今年多伦多的就业环境实在比较艰难,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都难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
于是,有的人选择继续海投等着被捞上岸,而有的人则选择从事一些新兴的职业。
陪伴师就是其中一种,陪伴师的兴起大约在今年7、8月份,陪拍摄、陪看诊、老年陪伴这些单一领域的陪伴服务火了。
多大毕业的华人女生Helen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Helen表示:她可以算在多伦多首个将陪伴师做成什么都陪的职业,不仅能给客人提供情绪价值,还可以帮客人解决问题。
18年日本曾有个男子出租自己的时间,但是他除了陪伴,什么都不干。
在当陪伴师之前,Helen的专业是统计和心理学,刚入学多大时,她也是卯足了劲找实习,想进入大厂工作。
她不仅做过咨询的实习,市场营销,外务,营地导师,也兼职做过外卖,当过保洁,写过公众号,还曾去农场以工换食,帮着喂马喂牛,择菜,捡鸡蛋。
然而,大学期间的一段留学交换经历,改变了她的想法。
有一年,Helen去意大利生活,当她走在街头的时候,她发现,意大利人仿佛不工作一般,每天很晚起床,起来后就在街上逛街,连餐馆的营业时间也很随性。那一刻,Helen突然觉得生活似乎就应该这样,享受当下,自由自在。
今年8月份,Helen游学归来,又需要重新找工作,然而这一次,她选择用自己的热爱赚钱,虽然当时她也不确定陪伴师是一个职业。
Helen说,她的客人都是25-35岁的女性,接到的工作从陪探店、陪提车、陪看日出、陪过中秋节、陪做饭,到陪同手术、陪面签,女生不想单独做的事情,都可以找她,而当陪伴师给她带来的收入完全够每月的开支,甚至还能存下不少。
Helen回忆起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个客人——一位大姐姐。这位大姐姐租了Helen两天,陪她一起整理房间。Helen自我介绍说自己本身是内向的人,但是喜欢尝试新东西。两人刚见面时,互相都不太了解,又对对方比较好奇。
然而随着聊天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独居异乡所需要的陪伴感,以及两个灵魂碰撞后,真诚的又美妙如诗的对话。大姐姐也打开了Helen的心结,让她接受陪伴师是值得收费的,因为陪伴无比珍贵。
在获得了好几个客人的认可后,Helen越发自信了起来,对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认可,渐渐地将陪伴师视为一种职业。
有一位客人在见到Helen之前,已经好几个月没和人说话了,见到Helen后,也非常谨慎地打招呼,希望对方能接纳自己,不白跑一趟。两人这一聊就是4个小时,客人慢慢地对Helen敞开心扉。可能正是因为这种雇佣关系,使她更愿意大胆地走出这一步。就像游泳的时候,下水是最难的,她现在就像在岸边往身上拍水的人,而Helen就是她拍在身上的“水”。
还有一位客人刚见面时戴着帽子和口罩,因为在家投了上百封简历,都杳无音讯,每天都经历着期望——失望的循环。在看了Helen的笔记后(社交平台ID:真顺),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客人说,虽然她每天都熬到太阳升起才入睡,但从没好好看过日出,于是她俩相约一起看日出。那天,天刚破晓时,象征着新一天的曙光冲破了黑压压的云层,两人激动地疯狂往没有遮挡的地方跑,跑着跑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已经摘下了口罩。
当然,也有可爱的大姐姐,让Helen陪她整理屋子,陪着去超市,出门遇到邻居时,大姐姐会热情地打招呼,结果一转头,跟Helen吐槽起来:每次出门都遇到,真令人头大。惹得两人哈哈大笑。
Helen说,她很感激自己的客人们,大姐姐们都在“富养”她,很多人还表示在Helen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青春、热烈、自由。而Helen则表示,一定要先富养自己,才能遇到“富养”你的人,当然,这是指精神上的富养。
对于陪伴师,Helen认为这就是一个职业,因为它有专业性的要求,帮客人解决问题,陪伴在旁,以及提供情绪价值,而在这过程中,始终以服务的态度,甘愿做情绪垃圾桶,不是简单的交友。当然,也需要非常注重客人的隐私。
在做了陪伴师之后,Helen说自己也过上了想过的生活,高密度地接触新鲜事,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极度自由。时间管理能力提升了很多,没有拖延症,也不再迟到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跟人交流更自然了。每天都充满幸福感和认同感,非常喜欢这个职业。
虽然很多人可能会对陪伴师有一定的偏见,但在Helen眼中,这是一份正经的、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的工作,如果有人带着龌龊想法去想,也没有办法。不同于一些其他的陪伴师,Helen不放自己的照片,因为她认为客人找她是相信她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其他。
Helen遇到的客人心理也都是很健康的,而且大多数都已经想好了解决措施,她们只是需要陪伴和让Helen协助完成。也有很多之前的客人时常和Helen保持联系,更新她们的好消息,并不断支持鼓励Helen。
最后,Helen说,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她和客人的关系,那就是:
“你觉得对方光芒万丈,对方却说明明是你送来了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