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富二代放纵女杀人魔?请别再用假新闻伤害留学生了

Thu Mar 10 2016 12:26:20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在一个90后和00后备受质疑的时代,留学生在一些人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基本定调。留学生的标签,到底该是“富二代”、“官二代”、“被宠坏的独生子女们”、“自私自利”、“好于玩乐”,还是“镀过金的”、“有见识的”、“更高一级的”人?

 
  也许,更多的时候,都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而刻板印象背后,有着一波又一波关于留学生素质不良的传说。对于有些事实,我们只能承认,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代人的挣扎、探索、纠结和迷失;而那些无由来的幻影却必须被打破。第三文化语境下的孩子们,夹在不能理解自己的国人与无心保护自己的留学国家之间,更多时候不过扮演着弱势群体——这无关金钱、实力几何。向公众传达这些被淹没的声音,是新闻存在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所以,让我们来历数一下那些也许连留学生自己都以为是事实的假新闻:
 
  第一大类:故意夸大
 
  假新闻一:富二代情侣炫富被抢劫杀害?
 
  也许,瞿铭和吴颖,这两个名字并未能唤起你的些许记忆。
 
  虽然想很中立地写完这篇报道,想完全不提“我”这个如此主观的字眼,但是当不得不敲下这两个名字的时候,我依然难免会感伤。
 
  这是两个永远停留在23岁的生命,一对本应继续憧憬未来、携手共度人生的研究生情侣。他们在南加州大学相遇。
 
  2012年4月11日凌晨1点多,男生瞿铭开车送女生吴颖回家,两人停车在门口后被持枪者抢劫,瞿铭和吴颖被枪杀。
 
  而当时美国媒体聚焦的却是瞿铭开的宝马车。最早的报道来自新闻界最权威快速的讯息来源——美联社,原稿陈述方式是“一辆新的3系宝马车可以卖到6万美元”,之后被编辑改成“这是一辆6万美元的宝马车”。这个信息很快因为失实而被删除——但,已经来不及了。

图片
 
  网上各种强调“宝马车”的新闻
 
  随后,大批只有二手资源的国内媒体跟风,在相关报道里不断强调“最新宝马”、“6万美元”等字眼。学新闻的都知道,一篇新闻稿子的结构和信息取舍,会直接导致读者思路的变化。从此,一波又一波的批判留学生为富不仁的言论,叫嚣“活该”“大快人心”的言论,开始充斥在各种论坛和新闻评论里。

图片
 
  网民的讥讽
 
  而事实是,吴颖和瞿铭十分节俭。吴颖母亲下岗,父亲作为普通民警,每月收入大约3000人民币。2011年,她把订好的寒假回国的机票退掉了,为的是省钱和多修学分早毕业以减少花费。为了把房租降到最低,吴颖选择了住在并不安全但是租金便宜的住宅区,所以瞿铭会经常骑自行车送她回家。但是因为案发当天下雨,他才选择开车。其实,瞿铭买车是自己找工作面试的需要,因为在美国,公共交通十分不方便,买车反而比较省钱。
 
  他买的是一辆行驶里程已经有8万英里的二手车,价钱是1万美金。瞿铭之前的室友杨彪说,因为当时油价比较贵,他很少开那辆车。
 
图片
 
  瞿铭生前住所
 
  CCTV《看见》在2012年5月13日做了一期节目《走近南加大枪击案》。节目中,杨彪用笔记本摄像头展示了他和瞿铭两人为了省钱合租的一个小房间,房间是厨房和卧室的结合体。两人共用一个书桌,桌上放着瞿铭从国内带来的一袋笔(国内的笔比较便宜)。瞿铭睡觉只有一张床垫而没有床。
 
  在这期节目中,一个女孩在镜头面前哽咽道,“说什么’大快人心’的话,不知道他/她父母看到会是什么感受,我自己就觉得,如果我哪天出什么意外,然后有人说我什么都没有做,有人说我‘大快人心’,我就觉得……”

图片
 
  女孩在悲泣
 
  第二大类:张冠李戴
 
  假新闻二:中国学子射杀三十余人?
 
  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历史上惨烈程度罕见的校园枪击案。32人被杀害,17人受伤,6人从教室窗口逃出而轻微受伤。一时间,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聚焦到这次事件上来。

图片
 
  警察将受伤学生抬出现场
 
  关于凶手的报道之一来自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记者Michael Sneed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权威机构正在调查这个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杀害了32个人的枪手,是否是去年凭着学生签证到达美国的中国男人。”
 
  随后,NBC旗下的MSNBC网站引用Sneed的报道,声称凶手就是去年凭着在上海发放的学生签证来到美国的中国学生。接着便是各种类似报道,甚至有记者公开此中国学生就是Jiang Wei’en。
 
  但是,美国政府最后确认并公布,凶手是来自韩国的拥有美国永久居住身份的赵承辉(Seung-Hui Cho)。
 
  至今很多人都认为当时Sneed的报道里直接写的就是“凶手是中国人”,但她在文章里只是说权威机构还没有确认凶手是否是中国人。这也是为什么之后Sneed 和芝加哥太阳时报的编辑没有道歉,而只是把文章删了,改成了赵承辉的相关新闻报道。
 
  但是,相关媒体的对此篇报道的曲解,已经导致“中国留学生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凶手”的新闻传播了长达12小时之久,而其影响已不止于这12小时。
 
  第三大类:无中生有
 
  假新闻三:留加女生卖淫事发,羞愧跳楼?
 
  “我很理解妓女这个职业,她们有她们的苦衷。但是我不会允许自己成为她们之中的一员。”Midi在加拿大留学生论坛yorkbbs.ca上的澄清帖子里写道。
 
  2007年12月,多篇中文新闻称《多伦多都市报》于12月10日报道了一位张姓中国女留学生从多伦多的一处高层公寓跳下并死亡。且这些记者宣称,记者赶到时“尸体已经被抬走,现场可以看到留在雪地上的斑斑血迹”,她的室友称“张姓女生总是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在网上用’茶凉’的昵称揽客,从事伴游服务”。
 
  报道也指出,一名客人因为小费而跟张某发生了争执。随后这位客人在多伦多知名华人网站上揭露她卖淫事实,并要讨个说法。张某的朋友、同学和父母都看到该篇帖子并询问她。张“受不了舆论的压力”,留下了“XXX我恨你”的字条后跳楼自杀。
 
  加拿大的华文报纸《环球华报》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两处疑点:
 
  这些报道中宣称的来源《多伦多都市报》于2006年8月17日已经停刊。
 
  报道中的线人官先生当时在中国出差已经两个多星期,1月份才回加拿大,不可能接受现场采访。
 
  而“茶凉”迫于假新闻对她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写帖子作出了回应:
 
  “我叫MIDI,今年20岁,家里条件一般,是移民不是留学生。我姓张没错,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大学生,以打工为生。像每一名普通女大学生一样,我给人当家教、做售货员、端盘子。我是住在扬吉和芬克没错,但是住在那附近的大家可没听说过有人跳楼。我很理解妓女这个职业,她们有她们的苦衷。但是我不会允许自己成为她们之中的一员。我有手有脚,有能力,语言好,打合法健康的工作完全足够支撑自己。我也很理解被人在网上诽谤后的苦闷,但我绝对不会跳楼。我有爱我的亲人,关心我的朋友。我不会做出任何不负责任的事。我不想追究这篇假新闻背后的人。
 
  “虽然说,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但我相信世界上明辨是非的人很多。假如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阅读了那篇假新闻,我想对你说,放心吧,我很好,不要再为一个年轻生命的消殒难过。假如你执意相信那篇新闻,那我也没办法。我的确没死,要不然这篇文章才是真的活见鬼呢”。
 
  假新闻四:北大女状元在北欧全裸募捐?
 
  “市民新闻”,即非记者的普通民众进行的民间报道,很多时候是假新闻的最大来源之一。
 
  2007年4月5日,某知名论坛上一篇头条文章《悲哀!中国裸行女留学生》贴出若干张某女性的全裸照片,并指出“中国女留学生张某,北京大学新闻学院02届毕业生,在北欧戶外全裸行,为慈善活动募捐。”根据新民网报道,此帖子随后被广泛复制,百度搜索中相关页面多达30900篇,且帖子里已经具体点名主人公是北京大学新闻学院02届毕业生张某。
 
  新民网记者多方验证,发现帖子里照片与张某的形象完全不符合。记者与张某以前的同学和班主任的采访也证明相关帖子缺乏依据。
 
  随后,张某作出了澄清,也痛心抨击假新闻对她的伤害。她说:“从4月一直到6月,我自己过得非常糟糕,整夜整夜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焦虑,特别容易沮丧,情绪波动也比较大……我不得不选择逃避,像个鸵鸟一样地生活。”
 
  6月,她开始寻找假新闻的来源。她说,“我想,一定要为学校和学院讨回公道,不能因为我,而使我最感激的母校蒙上莫名的骂名。”后来,她找到在北美华人网的“伊甸园”板块上名为《AV女优全裸北欧行》的帖子,里面的照片与网上疯传的关于她的假新闻的照片完全相同。
 
  网上所传照片,与张某本人体态外貌完全不符
 
  但是,仍然很多人认为那个人就是她,所谓“北大女状元”。由于心情抑郁与心理压力巨大,张某去了医院看心理医生。“我对医生说,我被谣言中伤了,很难受。他说你能不能讲具体信息。结果我刚说我是在网络上被人污蔑了,他看了一眼病历本,估计是看到了我名字,就说,哦,这个事情我知道。”张某说,“在那一霎那,我嚎啕大哭。我真恨啊,倍感羞愤地恨。”
 
  随后张某准备打官司——和千家媒体。根据她的描述,“经初步统计,涉嫌传播谣言的网站近千家”。
 
  “虽然打官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作为一个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我深知假新闻的巨大危害。现在假新闻层出不穷,给许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造成了很大损失,比如香蕉致癌等,假新闻一出来,就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张某说,“我这样做,不是仅仅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所有可能遭受我这样类似境遇的人们。”
 
  假新闻五:中国学子火烧价值1亿名画?
 
  2010年4月1日,澳大利亚《澳洲日报》称,某悉尼华人网站指出一位中国留学生放火焚烧梵高的1887年自画像《Portrait of the Artist》。报道称,2月陆克文政府决定大幅减少优先移民职位,该留学生因为移民无望而采取极端行动泄愤。且报道中写道,该学生家庭条件差,出国留学主要是为了日后可以移民成功。

图片
 
  梵高自画像
 
  其实,这是该报在愚人节跟所有人开的一个玩笑和恶作剧。
 
  但是其报道的“全面性”却难以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比如,新闻里引用了该留学生的话,称他在华人论坛发过帖子,表示“留了好几年居然移不了民了,这样的政府还不如解散算了”、“早晚我炸了Council”等等;且“艺术界和澳洲警方对这起极端事件表示检讨和遗憾”。
 
  此则假新闻一度在网上被疯传,甚至很多读者找澳洲国家博物馆和澳洲国家艺术馆求证。而《澳洲日报》的报道却表示,“每年愚人节,新闻媒体捏造假消息似乎已成为一种传统,读者就算事后发现被整,也大多宽容地一笑了之。因为毕竟绝大多数整蛊新闻都保留道德底线,既不涉及人身攻击,也不毁他人声誉。”

图片
 
  国内媒体网民信以为真
 
  记者后记:
 
  “无伤大雅”,这是《澳洲日报》想传递的信息。但是,没弄清何为“大雅”之前,何以得知“无伤大雅”。至少在我3年多的新闻学习中,“真实”永远应该排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标准第一位。
 
  由于篇幅限制,本篇报道只涵盖了几个假新闻事件。这些假新闻的共性,显而易见:这些作者(而不是记者)已经先入为主地在新闻报道中准备好了一定的标签,只等观者来认同。比如,“瞿铭吴颖宝马车中遇害”中的“富二代”、“中国女留学生于加拿大卖淫自杀”和“北京大学女状元在北欧留学时全裸募捐”中关于女留学生“开放”的猜想,“中国学子火烧名画”中则是外国人对于中国留学生“出国为了移民”的固有印象。
 
  南加大学子悼念瞿铭和吴颖,抗议国内媒体不客观报道
 
  其实,留学圈也不是如此的神秘和特别。就像在国内的学校一样,留学
 
  生中,有劳动模范式的三好学生,也有自暴自弃的厌学者;有买得起车的创业成功者、家里给钱买车的“富二代”,也有一辆自行车被偷就会心痛整个大学四年的“屌丝”;有被牵手就要激动好几天的单纯少女,也有开放、热烈的性感女郎。
 
  说留学生只身到陌生的异国,新春佳节也要通宵写作业,准备考试到“要吐血”,“好山好水好寂寞”,一个人吃饭、写作业、找房子、搬家、装配家具、修理马桶电灯……在很多人眼里都已经显得无病呻吟。毕竟,国内还有很多人过着更艰辛的生活,我们并不奢求国内的人们理解上述所有的种种。我们,只是怀念出国前接收到的那种没有“特别对待”含义的眼神。
 
  下次回国,希望以下对话中不会有最后一句:
 
  “你在哪里读书?”
 
  “呃…在美国。”
 
  “哇,富二代呀。”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