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再论幸福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很少有对个人幸福作出的解释和定义,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一种关注个人的文化。[/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易经》和《老子》讲顺应天道,孔孟之道的关注点只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佛教推崇接受现实,忍受苦难,唯有庄子的隐者生存模式似乎能带领个人从压抑的空间中解脱出来,实现精神上的逍遥,但是,一个人的幸福绝不是仅仅的孤立意义上的精神自由,想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出有关个人幸福的真理,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而西方的文化却以一种热情洋溢和理性的姿态赋予了对个人幸福的诠释。本人对西学了解并不多,但就所了解的范围来看,人类对自身幸福感的关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关注点,学者们虽然对幸福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定义,但总结起来,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有着本质上的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有一段话非常精辟,他说一个人如果是自私的,那么他的全部关注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他的内心便会经常患得患失,易于焦虑,缺乏安全感,自然与幸福无缘;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无私的品质,那么他便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普世大众,从而忘掉了自己,他的内心反而会从自己所作的善行中获取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包尔升的《伦理学体系》,《罗素论幸福人生》以及马斯洛的人生实现理论也都表达了近乎一致的见解。听一听罗素在他的书中的呼声: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把生命融入奔流不息的大自然,美妙无比的幸福在向你招手![/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一个人,拥有充实生命的精神源泉,获得了为大众服务的才能,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周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朝着个人成就和有巨大意义和希望的目标走下去,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也是一个内心宁静而喜悦的人。一句话,事业和朋友是决定幸福的因素,爱情则是附属品,是锦上添花般的点缀。为事业和朋友而放弃爱情,是理智;为爱情放弃事业和朋友,是不幸的缘由。[/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事业和职业不分也经常是人们观念中很大的误区。职业是衣食之源,立身之本,是生存之必需;事业则是爱好,特长,精神支柱;职业的目的是物质满足;事业的目的则是精神满足。有幸能将职业与事业合二为一的人们是天之骄子,上帝的宠儿;未能将其合一的人们,也要认识到二者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以至于不会和幸福擦身而过。[/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人生路途上的挫折和书本中的真理给人以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能拯救迷失在浑浑噩噩的俗世生活中的灵魂,让人不经意间被光明彻底照亮,满怀热忱,满怀感激地走上一条生命的康庄大道。[/font][/color][/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