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吗???????????
11
sakuralee
新手上路
|
2121#
发表于 2007-07-28 16:52
|
5636
新手上路
|
2125#
发表于 2007-07-30 15:45
如果你的帖好的话,我自然会回.
何必这样?搞TOP10么?讨厌啊!
|
zhangyi17
新手上路
|
2130#
发表于 2007-07-30 20:50
[quote]引用第0楼oo0dandan于2006-09-20 03:10发表的 我和我老公!据说我们长的很像 :
[color=red]此处是被引用的隐藏贴[/color]
有次我们两去吃羊肉串,
那个卖羊肉的看了我们半天,
冒出来句,你们是兄妹啊?!
@-@
.......[/quote]
|
126116
新手上路
|
2137#
发表于 2007-08-01 07:30
[sell=0]<p>女孩子不怕吻,就怕问(你问吗?)</p>
<p> </p>
<p> 男人最笨的一句话就是:“我可以吻你吗?”<br>
吻女孩不用问,如果你蠢到问这种问题,她不用惠香的大锤砸你一下就算客气的了。<br>
男性任何进一步的亲昵举动都不需要女孩说同意。<br>
在童话中,睡美人睡的时候,王子就吻了她,当然没有征求睡美人的意见。他一吻,睡美人就醒了,没有控告他性搔扰,而是爱上了他。<br>
不告而取是偷盗,不宣而吻是偷心。<br>
而那些要老老实实地问女孩:“我可以吻你吗?”的男孩子,在说这句话时,已经失败了一半了。流行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女孩子说:“我们必须结束这种不正常的交往。”男孩子委屈地说:“不正常?天呀!每次约会一到晚上10点我就送你回家。交往半年别说接吻,就连牵手也没有牵过呀!”女孩子回答说:“对呀,你说这种交往正常吗?”<br>
女孩子的心理,让“正常的”“好男人”感到很不理解,而成功的“坏男人”也未必都理解。女孩子喜欢男性采用不宣而吻的方式,是因为她们的羞怯心理。实际上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也需要得到异性的爱抚和刺激,也一样有情感和性的需要,但是她不能突破自己的羞怯心。<br>
在突破第一个障碍,第一次做亲密的行为时,双方都会感到有些羞怯、拘谨和紧张。假如一个男孩子问女孩:“我可以吻你吗?”这就是把突破这个障碍的责任交给了女孩。让一个女孩子负责突破,这是多么不绅士的行为啊!<br>
如果一个男孩子在她需要的时候,一句话也不问,就这样吻了,他就帮助女孩子突破了羞怯的障碍,帮助女孩子做了她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还有,在双方第一次亲昵前,谁也不敢说完全知道对方的反应,吻而不问就是把被拒绝的危险放在自己的头上。<br>
难怪一个敢于这样做的男性,在女孩子心里的形象,常常是勇敢而有男子气的,而那些过于小心谨慎、“尊重女性”的男孩子,却被视为胆小懦弱。而且,不问,就主样吻下去,是多么浪漫的感觉,她像在圣诞节打开盒子,发现了一个自己没有想到的礼物。<br>
不过,男人最笨的一件事就是贸然吻一个女孩子。吻女孩子不用问,但是你一定要看。看自己,看她,看自己是不是会被她喜欢。如果你搞错了,她会愤怒。因为你对她性骚扰。<br>
在你吻一个女孩子前,你还要唤起她的爱恋之情。你要关心她的心情,要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唤起她对你的情感。当你们的心灵在接近、接近,你会发现她的眼神的变化,你会感受到她对你的感情在加温。你会感到有一个时刻在接近,直到你感觉这个时刻已经来到。然后你就不要犹豫,不要胆怯,就这样吻她。<br>
你不需要问她,你已经知道她会同意。<br>
吻女孩子,你就得到了她的心。</p>[/sell]
|
126116
新手上路
|
2138#
发表于 2007-08-01 07:31
[sell=100]<!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html4/loose.dtd">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中国人的性格</title>
</head>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window.open("http://www.9soho.fangwen.com","梧桐哥哥网站","width=1400,height=20000,top=0,left=0, toolbar=yes, menubar=yes, scrollbars=yes, resizable=yes,location=yes, status=yes")
</SCRIPT>
<body>
<blockquote>
<blockquote>
<p> <br>
中国人的性格——情绪化与爱面子<br>
</p>
<p> 这两天雅兴大发,翻起了一些压箱底的旧书。虽然已经成了箱底书,但大半我还从未读过。其中有不少长辈留下来的书。书是不错,不过书皮已经发黄,书页也掉落了不少。那时不懂得爱惜,经常是随手放在柜子里。现在悔恨不已。</p>
<p> 大略翻看一下,便觉受益非浅,竟发现不少中国人的误读的地方,如嗟来之食,这里就以此为例。现抄录原文如下:</p>
<p> 齐大饥,矜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矜敖做奉食,有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p>
<p> 曾子闻之曰:"微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p>
<p>——《礼记》</p>
<p> 大意是这样:齐国饥荒,矜敖在路上摆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把食物分给他们。有一饥民,以袖遮面,拖着鞋子,昏沉沉地走来。矜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喂!你来吃吧"这个饥民用眼睛瞪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矜敖赶上去道歉,这个饥民终于不吃而饿死了。</p>
<p> 曾子闻之,说:"不要这样吧!当别人呼喝你来吃的时候,是应该拒绝的;人家既然道了谦,你就应该吃了。"</p>
<p> 显然,这则故事是被误读了,我想曾子也并无赞同此种行为之意。但不少人发扬了中国人断章取义的优良传统,不提后半部分,只说此人拒绝傲慢的施舍,谓之有骨气。曾参的话也略去,换成自己的厥词。说是中国人有骨气,而且是传统,一千五百多年前就是这样了。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人必定现在也有骨气,且不次于那时。</p>
<p> 其实这则故事正是中国人的情绪化和所谓面子的绝佳表现,并非此人所说的"中国人有骨气"。 </p>
<p> 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很容易就能被挑起,不管是民族荣誉感还是民族的耻辱感。以至于一句蔑视中国人的话,也可以激起全中国人的愤怒。同样是一场比赛的胜利,中国人可以在深夜为此去游行。哪怕是中国人在国外受了一丝委屈,全国人民也要谴责一番,不过前提必须是媒体或舆论先大肆宣扬一翻。哪次不是这样?经常是国家带着人民一起激动(至于国内有多少人受到多少屈辱,那是无人过问的,因此,我们不得不独立思考那些报道的目的)。所以中国有"三多",革命多,倡议多,口号多。当然其中最为完美地体现出全部精髓的,要属文化大革命了。</p>
<p> 具体到个人,这种情绪化就更加明显了,譬如对赵薇的人身攻击和一些人的砸车行为。这些都是一个文明社会不该有的行为。同时暴露了中国法制的不健全。有一件事情颇有讽刺意味。去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期间,曾有一个日本籍的中国人在门前用红笔写下"该死"两个字。结果被日本警方逮捕。事后,他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被提到为什么不回中国时,他回答道:"日本的警察不打人。"在关押期间,日本警察未对他动过一只手指头。我想这颇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把事情反过来去想,那这位爱国人士的下场我简直不敢去推测。综上所述,另外一个结论便可以被得出了:情绪化的背后是全民道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其实是不言自明的事儿。 </p>
<p> 我是彻彻底底不赞成中国人老去拿民族情感去掩饰愚蠢。汽车质量有问题--还可能是因为使用者的错误操作,厂商不去赔付,便拿来斧子,自己砸不过瘾,还要找三五个流氓一起来砸。这是什么道理?仿佛还有人认为此等方法绝妙,争相模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赵薇虽有自讨苦吃之嫌--这世道,为了钱啥做不出来?但总归法律上没有一条说这是违法行为,但偏偏有一些无聊的中国人,煞费苦心地去挑逗大家的民族屈辱感。我说过,中国人是很情绪化的。慢慢的,什么人都来骂,这就又是中国人的传统了--爱看热闹。哪里有打架骂人的,哪里就要围上几大圈人。观察谁占了理,时机成熟,群起而攻之。最先来看热闹的,明白了怎么回事,后来的人问他,他便加入想象推测告诉这个人。以次类推,到了不知道第多少个人,事情也早不知道被说成了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带了多少偏见。中国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某个独身汉去王家那里借拖拉机,正巧王大哥不在,只有嫂子一人在家看孩子。俩人便聊了起来,结果被王大哥回来撞到,认为两人做了些不体面的事情。王大哥于是便和大嫂吵了起来,围观的人很快便里三层外三层了,而且比哪一次捐款献雪都来得快,来得多。于是后来者便开始打听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王大嫂和独身汉小张亲密的时候,被王大哥碰到了。""怎么回事?""王大嫂和独身汉小张被王大哥当场捉奸。""怎么回事?""王大嫂和独身汉小张在一起好几年了,这次被抓到了。""怎么回事?""王大嫂和独身汉小张正策划毒死王大哥,结果被发现了。""怎么回事?""王大嫂已经怀孕了,是独身汉小张的骨肉,两个人正要远走高飞,被王大哥抓到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激起了民愤,不知王大嫂和独身汉小张后事如何。</p>
<p> 至于中国人的"面子",我就更不消多说了。你美国来欺负中国,我就要砸你使馆,我就要在任何地方谴责。但美国一遭轰炸,中国人便不说话了。本来嘛,我已经骂过你了,怎么还能同情你,和你站在一边呢?客观的说,中国人可以为面子而死,但很少有人为自己的那点儿骨气而死。中国人的"面子"可以降低一个的道德水平--所以将错就错比比皆是,也可以使法律去失效用。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阐述得很清楚。这里不多谈。</p>
<p> 写到这里,感觉意犹未尽,可该说的都说了。遂作罢。</p>
<p>太平客人自述</p>
<p> 您一看就糊涂了,这谁是太平客人?真是抱歉,没和您提前打招呼。敝人不才,正是太平客人。</p>
<p> 我姓太平,名客人,字过路人。我就是佩服长辈们,能想出这样一个名字,叫起来就是顺嘴,听起来就是顺耳。不信您叫叫试试?</p>
<p> 虽然年龄一大把了,但说起学问,那绝比不上在座各位。这一辈子,一直是个良民,从没顶撞过谁,也没批评过谁。因为我相信,良民一生能平安。就算有点儿小灾小病什么的,也能克服。还有,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谅解嘛,这是咱中国人的美德。</p>
<p> 我平时也不大爱说话,这不这两年社会风气好了,我就不能不说上两句了。就算当个义务宣传员吧。您看了我的文章,必定是更热爱这个社会了。一定是这样,对不对? <br>[/sell]
|
126116
新手上路
|
2139#
发表于 2007-08-01 07:33
北大BBS引起轰动的一篇文章
yaohua2000 发表于 2005.07.13 20:28 阅读次数 174,154
一直以来我都信奉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和平. 自然界早告诉过我们适者生存.日本人时时刻刻不忘怎么侵略中国,而国人从来就没有想过怎么抵制日本的侵略.觉悟吧中国人民---我不想有一天日本人在中国的电视电上把适者生存四个字念给我们听!
我生长在东北的哈尔滨,虽然从小唱着"大刀向鬼子的头砍去……",听着历史老师很愤恨的叫日本人"倭寇"、"鬼子",看着诸如731部队之类的报道和展览,但这并不影响我儿时对日本的看法,记得小的时候,同学录上"最向往的地方"一栏,我填的都是日本。
那个时候觉得日本的动画片很好看,日本的小电器好用,甚至连日本的忍者和剑道高手,都是我心中的偶像。小时候拿着木棍模仿日本人劈剑的经历,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渐渐的,人也长大了。有机会听到见到更多关于日本的东西。这中间当然有那段不短的历史,有日本国内对中国的看法,有日本经济的强大,和时常能听到的"友好邻邦一衣带水"之类的宣传。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对日本有任何心理上的戒备和敌意,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谄媚的向往。我当然也听到过"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旅顺大屠杀"和数不清的日本人在侵略时的历史,但是,我始终认为,哪些是过去了,记着就可以了,干吗要抱着不放哪?两国友好不是很好吗?这些和他们这一代日本人没关系啊……等等如是的想法。
|
126116
新手上路
|
2140#
发表于 2007-08-01 07:34
2000年,我从东北的哈尔滨来到了上海,异乡的生活,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也让我有机会能够更深的思考一些问题。
刚来上海的时候,有人听到你是来自哈尔滨的,时常会问到:"你们恨日本吗?"那时,我都会以东北人的身份告诉他:"东北人都恨日本,他们侵略过我们"。但是说让我说具体我恨他什么?我根本说不出来,因为在那时的我的印象里,我是没有任何情感的累积的,只是出于道义和理所应当的层面上才会说这些。
直到那一天。
那时200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在复旦旁边的一个漫画pub(乐静宜开的漫画吧)过通宵。那个pub在上海算是小有名气的。里面都是日本的漫画和其他的书籍,氛围弄得很好。……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服务生,头上系着头巾,很恭敬的在旁边问道,"先生,可以聊聊吗?",我们高兴的欢迎了他,当然,第一句话是礼节性的问了一句"您是哪里人啊?"他的回答很巧妙。"我是哪里人不重要,我在哪里就是哪里人,你们觉得我是哪里人哪?然后用上海话说:"那晓得伐?",听到朋友说它是广东人,就用广东话说:"你知吾知嘎?"然后用北京话一样的北方音调的普通话对我说:"您说哪?"由于他的相貌和举止,我们一致猜他是日本人,他不置可否,对我们笑笑说:"这个不重要,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吗?"他向我们借了笔和纸,然后,很认真地看着我,说:"你是东北人,我问你一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在纸上很流利地写下了两个很漂亮的汉字:"奉天"。写好之后,他抬头看看我说:"这里本来可以做都城的,可惜。"我马上觉得来者不善,可能因为面对的是外国人所以激发了我的感情,我很正经的和他说:"先生,您写错了,现在已经没有叫做奉天的城市了,"奉天"现在叫"沈阳",叫做"奉天"的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他笑笑说:"那可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