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111年后  探访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墓地

阅读量:1837 评论数:0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加拿大东海岸新斯科舍省的最大城市哈利法克斯,紧邻浩瀚的北大西洋,延绵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一座又一座灯塔,指引远航的船只归来。

但是,有一只巨轮永远没有等到它的归期,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泰坦尼克号。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距哈利法克斯以东约700海里的水域撞上冰山,1517人不幸丧生,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海难之一。在接下来的数周里,打捞上来的遇难者遗体被陆续送达哈利法克斯。其中,大部分被安葬在费尔维尤草坪公墓,如今这里是世界最大的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墓地。

费尔维尤草坪公墓位于哈利法克斯西城,占地广阔,四周高低起伏的山坡上布满一排排墓碑和十字架。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墓地位于公墓深处,在手机地图导航下,穿过几个山坡,才看到那块印有泰坦尼克号黑白照片的指示牌。

墓地共有4排,一行行褐色的花岗岩墓碑,整齐划一。多数墓碑上刻有三行字,一行是逝者的姓名,一行是去世日期,一行是一个号码。这个号码按照遇难者被打捞起来的顺序排列。由于很多遇难者最终也没有被确认身份,所以他们的墓碑上没有姓名,只有去世日期和编号。这里安葬的121位遇难者中,1/3都是无名氏。所有人的去世时间那一行都是1912年4月15日。

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并没有在撞击冰山的那一刻停止,后续的遇难者打捞和认领也充满波折。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在4月15日零时左右撞上冰山后,第一艘前来搭救的卡帕西亚号救起了700多名幸存者后驶向纽约。泰坦尼克号所属的白星航运公司雇哈利法克斯的麦凯班奈特号前往打捞遇难者尸体,4月17日,麦凯班奈特号上满载棺木、裹尸袋以及冰块驶出哈利法克斯港。北大西洋海域天气恶劣,风大雨大,麦凯班奈特号开足了马力在海上整整走了3天才到达出事海域。接下来的5天里,麦凯班奈特号一共捞起306具遇难者尸体。但是这些遇难者并没有被悉数运回陆地安葬。由于当时加拿大海事局规定,只有经过初级防腐处理的尸体才能运抵上岸,而麦凯班奈特号所携带的冰块和棺木有限,打捞起的遇难者遗体又太多,很快这些物品消耗殆尽,一些遇难者遗体只能海葬。190名遇难者遗体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十多天后,于4月26号被麦凯班奈特号带回了哈利法克斯。应亲属的要求,59名遇难者用火车运往其他地方安葬。而剩余的遇难者,亲属希望就地安葬,或是无法确认身份,也便长眠在此了。

沿着一座座墓碑走过,上面镌刻的名字从眼前扫过。这些人名中不仅有遇难的乘客,还有泰坦尼克号上的工作人员。一块墓碑上这样写道:“纪念爱德华·弗里曼,他在最后一刻忠于职守,不顾自身安危帮助他人逃生,最终与船共沉。”很多人对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船沉时刻还在演奏的乐队印象极其深刻,当中一位年轻的小提琴手也安葬于此。这位名叫约翰·休谟的美国人,当时在乐队里任首席小提琴手,遇难时只有21岁。令人不解的是,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约翰父亲,在儿子遇难不久后收到来自白星航运的账单,白星航运向老父亲索要约翰没有归还的制服费用。

一块墓碑前常年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玩具,猜测这一定是个孩子的安息地。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只知道这个孩子是年纪最小的遇难者,却无从得知他的姓名和身世。直到2007年,研究人员通过家族DNA比对,才确认了小男孩的真实身份。

今年恰逢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25周年,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流传。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让人们在100多年后仍然在讨论?我想秘密就在这些遇难者的故事里。

(转自环球网)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