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帖 发表回复
收藏 

温哥华125岁庆生 百年同创最宜居城市华人感光荣 

温哥华125岁庆生 百年同创最宜居城市华人感光荣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今年4月6日是温哥华125岁生日!作为一个城市,125年并非很长时间,但以温哥华来说,这段一世纪有多的时日足以令她脱胎换骨。华人生活于温市年份,一般纪载为早于温市开埠的1886年;当年除由广东南部迁抵,更有自香港招聘至卑诗建造太平洋铁路的“外劳”。身为新一代温哥华人,今天庆祝温哥华生日同时,更可回顾温市成长,总结过去,让我们打造未来一个更繁荣、更可爱的温哥华。 [table][tr][td][/td][/tr][/table] 温哥华以往称号不少,有人形容她为“女神”(Goddess)或“乌托邦”(Utopia);也有人称她为“恐惧之城”(City of Fear)。以往华人叫温市为“咸水埠”(这相对于菲沙河口二埠作为淡水埠;大埠则是省会维多利亚)。每个名称都可反映温市变迁特色,见证温哥华人打拼的足迹。 [b]见证百多年的打拼足迹[/b] 125年前,温哥华只是布拉德湾(Burrard Inlet)旁的固兰湖(Granville)小村。历史学家记载,1884年固兰湖有三家旅馆、两家酒吧、一家干货店、一家餐厅、一家杂货店、一家中式洗衣店、一家中式澡堂兼商店、一家肉店、大量被砍伐的树头、树林残余物和茂密的臭菘(skunk cabbage)。 一世纪前的温市人口,不过小村庄规模:1886年成立市政府,总人口不过1,000多人。而1891年人口调查显示,华裔占市内总人口的6.1%。 [b]近年举办多项国际盛事[/b] 时至今日,温哥华已非昔日的固兰湖小村。2010年市内总人口接近65万;如以大温哥华计算,总人口则达大都会规模,超过230万,是加西最大城市;近年更举办多项国际盛事,例如1986年世界博览会,以及2010年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 温冬奥除为加国取得14面金牌,成为历来在冬奥赢得最多金牌的国家以外,好客又热情的温哥华人,更向全球展示世界级城市居民的质素。华裔生活其间,与其他族裔般,同样引以自豪。 温哥华得天独厚,坐拥大自然美景,好山好水好城市,获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简称EIU)连续5年选为全球最宜居住城市;每年吸引数以万计、包括来自中国、印度及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的移民,前来安居乐业。 多年获誉最宜居城市移民城市温哥华,在2006年人口普查中,华裔占总人口近三成,其他少数族裔包括了南亚裔、菲律宾裔、东南亚裔和日裔等。(冯瑞熊)
对于温哥华125岁生日,出生在1919年的华裔老兵黄炳芳就乐见温市逾百年的变化。而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华人不再是以往不能投票、不受重视的二等公民。现在可以行使和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也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坚力量。   黄炳芳表示,他在温哥华市华埠出生,小时候温市无高楼大厦,而现在保留的华埠楼宇在当时则属于较具气派的大楼。由于黄炳芳多数在华埠一带活动,他对该区的印象较为深刻。 真功夫家族内斗再升级 监事诉原董事长转移资产 瘦肉精案侦破过程披露 三大油气巨头高层大轮班 上海迪士尼首创新模式保中方收益 6省市蔬菜中检测出放射性碘-131 组图:告诉你真实的拉斯维加斯 如此作为 诺基亚衰落成必然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他说:“小时候温哥华的市中心就在喜士定东街(E. Hasting St.)、缅街(Main St.)和科多瓦街(Cordova St.)一带,当地有很多商店、剧院,非常繁华,尤其是晚上。但今日则不同往昔,现在的夜晚则非常冷清。”   不过,黄炳芳也认为,虽然华埠不及以前热闹,但温哥华市中心的变化就非常大,随着多幢高楼建起,路上的车辆变多,道路不断扩宽之外,也多了多条单行线行车道。   而在温市发展的百年历程中,让黄炳芳感触最深的就是华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他说:“华人经历了《人头税》和《排华法》,我年轻时去华埠以外的地方都会被白人歧视。但现在不同了,华人有和所有公民拥有同等的投票权,也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活动,是真正社会的一分子。”   黄炳芳期望未来的华埠能够重回往日繁华,新移民能够更加融入本地社会。
新帖 发表回复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标题  (可选)
内容

恢复自动保存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