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趣”系列随笔:磕头拜年
一切都在改变,但老家年初一磕头拜年的风俗一直流传。
大年初一,小伙子们、男孩子们起的都很早,干什么去?磕头去。给谁磕头?该给谁磕给谁磕。排门到家,不论谁家,不论是否本家本族,不论往日近日有无冤仇,只要家里有老年人,有长辈人,就进到院子里,由带头大哥照着屋里喊一声老爷爷、老奶奶、几爷爷、几奶奶、几大爷、几大娘……“给您老人家磕头了!”于是就黑压压跪倒一片,磕了头爬起来,打一打膝盖上的泥土,再赶往下一家。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长辈人都起得很早,比各处溜达着磕头拜年的小青年们起的都早,他们起来时,天往往还很黑,就点着灯,准备好糖果、花生、瓜子、香烟之类,然后坐在屋子里专门等年轻人进院子来磕头。他们一看见有人进了院子,就会端了盛满糖果花生等的筐子急忙忙的迎出来,真真假假的说一声:“甭磕头了,看地上脏的。”小青年们嘻嘻哈哈的跪下来磕过头,个别活跃分子、捣蛋鬼还没等爬起来就会直喊:“有好烟没?有好吃的没?”老年人就会高兴地答应着:“有,有。过来吸烟吧,吃糖、吃瓜子……”一把一把的抓着就给他们分,多数的都推让着不抽烟也不吃糖、瓜子等,但也有不少孩子跟着磕头就是想着吃点这些东西,他们往往转一圈回来,身上所有的口袋都会装得满满的。如果碰上雨雪天,地上很泥泞,院子里很狼藉,这磕头的仪式照样不能免。老年人知道小青年们都爱干净,早早的在院子里铺上了席片儿或是草包,脏了,再换。
通常情况下,这一波磕头过后,小青年们就赶回家吃饭,饺子已经准备好,家里的其他人都正等着呢,赶紧煮了吃。哔哔啵啵一阵鞭炮响,饺子出锅了,盛上来,一家老小蹲蹲坐坐,说说笑笑,吃饱喝足,各干各的事去。
吃过饺子,小青年们就这几个一伙,那几个一班的挤在一处打升级、斗地主去,中年人开始忙碌起来,四处转悠着磕头拜年。看看到了半上午,穿着花花绿绿的姑娘们、媳妇婆子们开始满街的串着磕头了。她们这些人一上街,这磕头的仪式基本到了最后,但热闹也就开始了。有些辈分较低又爱开玩笑的小青年、半大孩子专门站在路口等,等谁?等那些刚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们。这些小媳妇们往往由婆婆或本家婶婶、嫂嫂领着各家转悠着磕头,借此熟悉一下左邻右舍,打消些生分羞涩。那些专门等待在路口的小青年们一看见她们过来就会忽的围上来,围着新媳妇这个扯那个拉,“啪”跪在面前磕一个头,爬起来就往新媳妇身上乱摸,新奶奶新婶子的乱叫:“快掏代岁钱!”新媳妇羞的乱躲,你往哪里躲?四处都是这些个捣蛋鬼,于是就叫。婆婆或是带队的婶婶、嫂嫂就赶紧出面,骂着奶奶X龟孙羔子之类,拿巴掌照着小青年们一阵乱抡。小青年们一边躲一边闹,到底从新媳妇身上掏出三块钱两块钱的一哄就跑,这一出才算结束。有心计的新媳妇知道这一遭是跑不掉的,往往出门前先在口袋里装几块零钱,但绝不能装在一个口袋里,不然给一次掏光了,再碰到另一班“强盗”可就没有买路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