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帖 发表回复
收藏 

(原创)《左传》心得-由周甘人与晋阎嘉争田看中国的面子文化 

(原创)《左传》心得-由周甘人与晋阎嘉争田看中国的面子文化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左传 昭公九年》记载了中国春秋末期发生在周朝和晋国之间发生的一件外交纷争。事件的起因其实只是一件看似民事纠纷的事情,就是当时已经无力号令诸侯国的周朝有一个叫甘的地方的贵族和当时作为霸主的晋国的一个叫阎嘉的贵族发生了土地纠纷。而恰恰在这时在周朝和晋国之间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晋国有两个骁勇的将军联合少数民族一起讨伐周朝的一个叫颖的地方。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周朝日益衰落,而作为诸侯国的公候伯子男们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天子就对诸侯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事实感到屈辱和敏感。那么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便引发了两国的外交纷争。周天子便派出一个使者与晋国去交涉,说了一大堆义正言辞的理由,大意是我周朝的土地是历代先祖们传下来的,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正当性,你晋国就算是持武力欺负弱小的我们,你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无以使天下顺服,虽胜尤败。晋国虽然有着咄咄逼人的气势,但毕竟在礼乐文化的压力下,也开始畏惧自己行动的结果。然后周朝和晋国之间便达成了和解,和解的措施就是晋国把阎嘉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周朝,并把在颖地获得的俘虏也归还了周朝。而周朝为了表示诚意,也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把与晋国发生土地纠纷的甘人抓了起来,送给晋国去处理。[/font][/color][/size] [size=4][color=#002060][font=新宋体]正是周朝做的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明显地就是一种中原礼乐文化背景下典型的解决争端的做法。这种做法不注重判断当事人的正义或非正义性,因为那是不重要的。在传统中国文化里,人们永远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局部要永远服从大局。这就导致了中国人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论是非原则,永远各打五十大板。是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或者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也就是面子和尊严。这让我又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刮痧》。那是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冲突。最搞笑的便是里面洋人的孩子因欺负华人孩子被家长责罚时,对方的中国家长想也没想便伸手打自己的孩子。这让洋人家长很是困惑,他想,我责罚我的孩子是因为他犯了错,而你的孩子本来就是受害方,你打他做什么?这位中国家长说,我打我的孩子,是给你面子啊!这下直接让洋人变得歇斯底里了,你打了你的没有犯错的孩子,还说是尊敬我,你们中国人的思维真是乱七八糟,不可理喻!这样搞笑的文化冲突确实经常存在华人和西人的生活当中,只不过场景不至于这般夸张罢了。我想象电影里那位家长在作出那个行为时,一定是无意识的,他绝对不可能仔细地去剖析了自己文化起源之后才去选择行为的方式,他既无时间也无足够的理性支持。我们作为个体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总是不知不觉地带着自己的文化烙印去行事。比如,每一个讲究面子的中国人都未必对自己这种心理定势所产生的礼乐文化背景有足够的研究,也不一定清楚自己的思维方式原来是来自于孔夫子甚至更古老的周公制礼,但是每个中国人都在不自觉地充当这种文化的执行人,在外部民族面前给自己贴上了一张很鲜明的文化标签。[/font][/color][/size]
不太喜欢,《三国演义》带有太多的俺不能欣赏的价值观,而作为史书的《左传》相对就客观很多。毕竟,《三国演义》不是史书,读史书才有自己的思考。
预祝仙子新年好!
烟花妹妹新年好!好久没见你上来了!

回 独立 的帖子

[quote][url=/vanclub/u.php?username=独立]独立[/url][color=gray]:[/color]我也祝仙子姐 新年快乐![s:201] [color=gray] (2012-12-26 19:23) [/color][url=/vanclub/job.php?action=topost&tid=431799&pid=8903200][img]p_w_picpath/back.gif[/img][/url] [/quote] 谢谢!新年快乐!
谢谢分享
新帖 发表回复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标题  (可选)
内容

恢复自动保存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