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归来依旧是书生

阅读量:5552 评论数:0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210104205837_书生.jpg
                                                    

                             归来依旧是书生

                                                   ——两代人的殊途同归

民国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颇为引人注目,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爷爷这首气派的词道出了当年有志青年愿在时代浪潮里历练,成为风云变幻年代弄潮人的志向。

祖籍山東武城,身为圣人曾子后代的曾先生 ,讳广隽,字希穎,号了菴,又号思堂,以字行。曾氏先祖迁徙南方之后,世居广州番禺。在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感召下,年轻的曾希颖于二十年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学习政治和军事,希望学成后可以实现书生报国的壮志宏图。

210104205933_书生1.jpg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邓小平/蒋经国在这里是同期的同学)

在我们的印象里,仿佛留苏的学生都是新中国的骨干力量,其实不然,当年广西王李宗仁的秘书王公度就是留苏学生,他不但受到李宗仁白崇禧的重用,还召集了不少留苏的同学在广西军中效力。曾希颖名列其中,任参议,南宁军校政治教官,广西南宁省立高级中学校长,走上了仕途,也踏入了变化多端的漩涡。(国民党里最著名的留苏学生当然是蒋经国先生了)

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在蒋介石插手的桂系内部斗争中,以“托派”的罪名被公开或秘密杀害的桂系骨干共六人,其中王公度,谢苍生,区渭文均为留苏学生。眼见同学竭尽全力工作,却在诡异的政治纷争中死于非命,曾希颖从此远离官场,返回家园,潜心书画,寄情于山水,成为著名的南园今五子中的诗词达人和画家。

210104210216_书生2.jpg

(曾希颖先生,眉眼间依然有行伍英气)

移居香港之后,曾先生开始在历史悠久的圣类斯中学和拔萃书院任教,专心教育,直至退休,闲暇时与诗词画界人士吟诗颂赋,所著《潮青阁诗词》颇为风雅。

时光到了1970年,我们一群幸运的中学生进入广州外国语学院,正值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外贸学院的外语系合并至广外。一时间,广外的名师教授如同天降,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英语四系最特别的教授当属曾昭科老师。仪表堂堂的曾老师身高一米八五以上,在人堆里鹤立鸡群,与众不同。他经常身着深色的中山服,虽然带着宽边黑眼镜,但目光锐利,行动敏捷,风度翩翩,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在老师里边并不多见。偶尔可见曾老师手持特别的英式烟斗,红木烟斗里冒出缕缕白烟,泛出不同于普通香烟的特别香味,在走廊上与人谈话。在当时没见过世面的我们眼中,曾老师可谓偶像级别,神人一般的存在。曾老师不曾教过我们班级,但偏居在沙河顶的四系拢共400多 个住校学生,时不时就能听到同学们谈到曾老师特别的教学方式,以及他给班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得意门生封了若干“金刚”,让我们很是羡慕。曾老师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些“御封金刚”毕业后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十分了得。

210104210105_书生3.jpg

(曾昭科老师的笑容真诚而爽朗)

各位看官,看出曾希颖先生和曾昭科老师照片的门道了吗?他们颇为相像,他们的确相像,因为曾希颖先生是曾老师的父亲。曾老师当年出生的时候有无白虹贯日,紫气绕梁我不知道,但他成为一代传奇却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现在多多少少都知道了曾老师的一些故事。他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年轻的曾昭科于1947年回香港后加入警队,学历高并精通英、日、粤及普通话,深受当局重用,成为首批被选拔到英国苏格兰场受训的警员,先后服务于交通部、政治部、侦探部,后出任九龙刑事侦缉处副处长等要职,196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行政课程进修班学习,娶了夫人李淑贤。因枪法精准,思维敏捷,处事果断,曾警官担任过前港督葛量洪的贴身保镖。1961年回港后升任助理警司,出任警察训练学校副校长,曾SIR成为当时警队中级别最高的华人警官。但风云突变,61年10月6日港英政府在启德机场拘留曾警司,並且拘禁了58 天。一般罪犯只能拘留48 小時,但当局将曾昭科當成「非一般罪犯」,禁锢一段没有上限的时间。在拘禁了58 天之后,曾SIR在未经公开审讯下经罗湖递解出境,回到广州。

210104210305_书生4.png

(当年曾老师在天安门的照片,就一个字——帅!)

至此,曾老师结束了007生涯,从62年开始,他在暨南大学开挂,成为英语系教授。因院校合并,曾老师成为广外的教授,我们得以见识曾SIR的风采。

曾昭科老师在我们广外创造了“万能教学法”。他知识渊博,在课堂上授课灵动,因为熟悉教材的内容,无需照本宣章,他讲的内容有深有浅,经常与同学互动,通常一节课下来,他都会把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提问一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程的进度,绝不忽视任何一位同学。在曾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都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成绩好的同学满意,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于是乎,老师和同学们将他的教学方法称为“万能教学法”,70届英语四系一班的同学们有福啦!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原来暨南大学的老师自然回归,包括曾昭科老师,但他还保留了我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的职务。回到暨大,曾老师担任了外语系主任。当时暨大外语系只有英语和日语,可师资不够,曾老师在引进人才上不拘一格,唯才是取。七十年代末期,四人帮虽然已被打倒,但左倾思想余毒依然存在,曾老师无惧压力,看看他招致麾下的老师:日语老师禹昌夏,非科班出身,靠自学日语成才,风靡一时的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就是由他翻译而成;谭时霖教授,非英语专业出身,当时是珠影第一提琴手,但精通法德英三国语言,他曾翻译出版陶渊明的诗集;谢耀文教授大学主修化工专业,被当作现行反革命入狱,他在监狱里熟背英语词典,之后成为英语翻译大拿,他先在暨大外语系任高年级翻译教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教研室任教,2009年出版了《恼人风味,阿谁知?》的翻译理论与技巧著作,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曾老师非常开明,有机会就推送年轻老师出国,开阔眼界。63年毕业后就在暨大(也在广外四系教过我们)任教的唐荣华老师告诉我,他已年届不惑,曾昭科系主任让人通知他报考联合国同传,报考年龄限制在38岁,唐老师的年纪已在临界点上,同去的还有一位暨大的研究生,唐老师十分犹豫是否能与诸多年轻的学者一教高下,79年全国报考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但曾主任慧眼识珠,鼓励他一试,唐老师果然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当年联合国首批中国同传中的最年长者。在联合国任职三年后,唐老师回暨大担任了两年外语系的主任(当时曾老师已经不担任行政职务,只保留教授一职)。在联合国的工作改变了唐老师的人生轨迹。

再说学生,当年报考暨南大学侨生较多,招生时都是曾老师亲自去面试。曾老师的第一批研究生区炜光说,留校自己当上老师后,研究生答辩请曾老师回来当评委,每一本研究生论文他都会仔细翻看,“我们年富力强,每人负责两个学生,都已经很厉害了。曾老师都到了退休的年纪,却可以负责多达7、8个学生”,可见曾老师宝刀未老,英文和精力仍然不同凡响。据曾老师的同事兼好友戴伟华老师介绍,“曾老师对学生十分严格,从不走过场,每一本论文他总能看出问题,他思维十分敏锐,广州高校可能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了。”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曾老师的学生多如繁星,不知几何,他们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看见他们的成长,曾老师定有此怀甚慰,不负此生的感觉吧。

2014年12月18日,91岁的曾昭科老师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与父亲曾希颖一样,曾SIR最终成为校园里辛勤耕耘的园丁,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两代人殊途同归,他们父子一定格外高兴,在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天堂花园里相见时,他们定会把酒兴谈,不亦乐乎!

210104210346_书生5.png

仅以曾希颖老先生的一首无题诗作为本文结尾:

豈謂英雄浪得名,

南離正氣盪天聲。

誰教接跡依塵土,

可覺臨流失弟兄。

水石略無垂釣地,

祠堂猶有讀書情,

還珠滄海知何日,

望眼高樓淚欲傾。

(此诗用广东话吟诵更加合辙押韵)

June

2020年12月于温哥华

图片均来自网络

 

附:桂系中的留俄派人名录

王公度 韦永成 黄朴心 粟丰 李宗义 李碧潇(女)李一尘 李蔼云 李文钊

郑淑联 (淑鸾) (女)谢绮孟 (非之) (女)李血泪 陈克礼 莫愁(女)

郭任吾 谢苍生 杨树猷 易忧 张威遐 曾希颖 黎樾庭 秦强 王皓明 文谔

高素民 区渭文 毕有清 黄仲杰 黄楚 黄沫若 莫石奇 覃仲平 (仲林) 赵可任

周克庄 胡佩文 胡学林 (炳琼)  苏眉 韦秀英(女)韦碧辉(女)

附:曾氏64代以后的家谱排序由清圣祖仁皇帝所赐

弘、闻 、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 、宪、庆、繁、祥”。

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十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 扬。

穆宗皇帝再续十字:鼎、 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在曾氏族谱排列中,曾希颖为广字辈,名讳广隽,曾昭科为昭字辈。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