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塔芭芭拉中医韩伟东一家三口灭门案,经过上周连续三天的审前听证,案情大致明朗,被告哈布什(Pierre Haobsh)因觊觎2000万元而痛下杀手,除了韩伟东夫妇头部各中三枪,竟朝六岁小女孩头部近距离连开八枪,行凶手段异常凶残。被告最后能否被定罪、会否求处死刑,社区华人非常关注,也检验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正义防线。
本案得以突破,关键在被告的一名友人主动向警方检举,称被告吐露杀了韩家三口人,并询问如何弃尸;警方接着追踪死者手机讯号地点,发现与被告的住址相符;经过一夜埋伏后,先发现被告父亲出现在住所,再跟踪其父,一举逮捕被告,并从被告的车子上,搜出大批与命案相关的证据。
被告哈布什与韩伟东是生意伙伴,但在案发的前几天,两人似乎有了歧见,根据检方的说法,被告认为死者银行里有2000万元钜款。韩伟东生前在自家豪宅院子里种植大批各种中草药,并在研制某些与癌症相关的药物。警方发现,哈布什在案发前传给韩伟东的短信里说:“关于那个大麻的生意,在我去之前,是否能够先谈好怎么分配收益,我只希望得到我应得的一份”。
不管是不是因为大麻或某种新药物引起的纠纷,都不能构成杀人的借口,而一举灭门、对六岁小女孩连开八枪,更令人发指。但问题在于,检方最后能否说服陪审团,全票同意检方提出的控罪,才能将被告送进大牢或处以极刑。
过去有太多重大案例显示,由于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上的缺陷、辩方刻意拖延、检方的怠惰、或只追求定罪率而轻易妥协减刑、甚至法官的偏颇,导致被告无罪释放,或以较轻的刑度提早出狱,或躲过死刑处罚。
例如前美足明星辛普森杀妻案,他的刑事官司被判无罪,但民事官司却认定他必须为杀妻负责,那到底谁是杀人凶手?多年前的纪然冰母子命案,被告林黎云历经数度流审,最终以认了气愤杀人罪换取较轻刑期,提早假释出狱返回台湾,但她当年在法庭上哭喊“不是我、不是我”的声音,仍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回荡。
除了司法判决,审理时间也是一大问题。例如南加大留学生纪欣然命案,嫌犯被捕已近三年,目前还在法院审理程序中。韩伟东灭门案凶嫌被捕后一年三个月,才开始审前听证,接下来从过堂、预审到正式庭审,很可能要再一年。事实上,南加州近年来的重大杀人案,仅在第一审程序,耗时两到三年算是“很正常”,而且大前提是被告不涉及精神病鉴定、与更换律师。迟来的正义,是否还算正义,在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大问号。
再严谨的司法制度,也只是人们制定的法律、判例和程序,充其量只能证明被告是“有罪或无罪”(guilty or not guilty),却不见得能判定被告是否真的“无辜”(innocent)。很多时候,法庭虽然有了判决,但正义却未必得到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