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90后青年是婚恋主力军。他们如何看待恋爱和结婚?彩礼是压力还是婚姻稳定器?举全家之力促成的婚姻为何经不起考验?离婚后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对话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牟敏娜,聊聊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抉择。此为第二篇。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我们来聊聊彩礼,从社会学学者的角度看,彩礼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高价彩礼?
牟敏娜:彩礼在中国古代具有婚约的性质,是男方赠予女方的礼物,在《婚姻法》中表现为附义务的赠予,是一种婚约要件,意味着缔结婚姻的预期。
近年来,高价彩礼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讨论话题,年轻男女因彩礼谈崩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打工经济之后的人口流动构建出一个开放的婚姻市场,对于女性人口流出的普通中西部地区农村,男性需要支付较高的彩礼来获得婚姻缔结的机会,这也是农村彩礼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实践中,彩礼主要表现为一种代际资助,也就是父代家庭给新婚小家庭的启动资金。近年来,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也有部分声音将彩礼视作是对女性个体生育的补偿。可以说,即使在同一个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代际之间对于彩礼的性质、归属和用途也有不同的理解。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在实际婚恋过程中,彩礼能发挥什么作用?
牟敏娜:彩礼在婚姻缔结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在确认恋爱关系之前,彩礼更多是女方身价和男方支付能力的体现,起到筛选结婚对象的作用;在定亲之后,彩礼是对双方婚姻合意的确认,起到婚约的作用;在结婚之后,彩礼主要是小家庭的启动资金。
理想状态下,彩礼作为一种婚姻合意和礼物赠予,能够为婚姻提供经济支持和社会规范约束。例如在江西调研时,当地彩礼价格较高,近五年来平均价格在20万上下,但男女双方家庭都认可彩礼支付的合理性,且有协商和谈判的空间。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你在研究中提到彩礼具有稳定婚姻的作用,怎么理解这种稳定?
牟敏娜:对于男方而言,彩礼支付意味着对结婚对象的锁定,对女方而言,彩礼金额则大致与女性婚后生育直至孩子上幼儿园的花销持平,意味着对未来生活的保障。由于支付了高额的彩礼双方家庭会积极介入小夫妻的矛盾,尽可能维持其婚姻的稳定。
我们在调研中遇到51岁的魏阿姨,她表示:“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是真的想要钱,现在更多的家庭是赔钱嫁女儿(即女方家庭给予彩礼持平的嫁妆),要彩礼只是给未来女婿的一个考验,等两个人结婚了,钱都是他们的,我们只希望他们过得好。”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实际情况又如何,婚姻真的因此稳定了吗?
牟敏娜:彩礼支付并不必然带来婚姻的稳定,甚至在多数情况下会带来婚姻破裂的风险。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彩礼的实践方式和性质不同。
从我自己的研究来看,彩礼具有双重属性,作为“财”的部分表现为财产和价格,作为“礼”的部分则表现为礼仪与规则。
由婚姻竞争所引发的高额彩礼、天价彩礼可以看作是一种彩礼的异化,这种情况在华北地区的农村比较普遍。在当地,彩礼支付仅仅是男方进入婚姻市场的入场券,体现的是本地的婚姻市场价格,而没有办法发挥彩礼的婚约作用。
我们在华北某村调研时,58岁的孟叔向我们表示,为给两个儿子结婚,他们家庭负债达到40余万,但支付彩礼之后也要继续对儿媳妇好,不然不仅自己老了没人养,而且彩礼钱也要不回来。
孟叔感叹时代变了,年轻女性离婚再嫁也同样能像头婚一样要十几万的彩礼,甚至出现了少数职业骗婚的年轻女性,而男方家庭最后可能人财两空,重新成为光棍。近年来,由于彩礼纠纷所产生的刑事案件也多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