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就是圣诞啦! MERRY MERRY CHRISTMAS!
先在这里祝福大家买买买剁手卖肾不间断!
提到圣诞,有不少海外莘莘学子已经拾掇好行李飞回家了呢。然而,想必那些不能回家只能相望 屏幕的宝宝们也是经历了各种「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吧!
想家是每个留学生需要学习的必修课,但是你们知不知道过度的想家也会导致焦虑和抑郁哦~
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来聊一聊想家这个话题吧!
01 女汉子的自述
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海外留学生,小编刚刚出国的时候也经历了想家的痛苦纠结。回想当时,宝宝连续几天晚上在被窝里躲着哭,想念自己家里的一切,同时又对国外的一切感到陌生,摸不着北的感觉。
不过好在随着小编朋友圈的扩大和对校园了解的深入,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慢慢消散了。
但是在出国之前,如此汉子的小编完全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矫情的一面。以为跟爸妈挥挥手在机场再见了就好了,可当一个人落地在陌生国度才开始懊悔之前求之不得的分别。
好像说的有点多,不过抑制不住的想说啊 ??
相信无数海外求学的宝宝也有相同的感受吧 ??
然而,我们好像都习惯性的把这类表现用「想家」去概括,却不知道其实这种情绪会有三个不同阶段和表现形式:想家(homesickness),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和抑郁(depression)。
02 神马,你也想家了?
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海外留学生,小编刚刚出国的时候也经历了想家的痛苦纠结。回想当时,宝宝连续几天晚上在被窝里躲着哭,想念自己家里的一切,同时又对国外的一切感到陌生,摸不着北的感觉。
对于每一个留学生来说,产生这种情绪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小编有一个朋友就经历过强烈的想家情绪。他说他自己经常在睡觉前特别思念家人,每一次离开家都在计算着下一次回家的日期,并且会拼命地想联系之前的老朋友,特别是当新朋友还不多的时候。不过他发现,当他慢慢去融入新的环境,参加了社团活动之后,想家的情绪就褪去了。
其实当面对不熟悉的环境而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最倾向的便是回想之前美好的种种。这种反差造成的思绪倒回其实是给自己安慰的一种正常反应。所以说想家很普遍,并且和「是否坚强」的个人性格差异关系不大。
想家(homesickness)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想念与家有关的一切(宝宝好想次奶奶做的红烧肉。。)
轻微焦虑(总要说英语好紧张啊~)
缺乏动力(人家不想去收拾行李啦!)
认为自己过得不够好(票圈里的小婊砸们~)
变得急躁(公交居然错过,宝宝要爆炸!)
孤独(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对自己的前景保持悲观态度(课好水,毕业能找到工作吗?)
忧伤(为什么宝宝要来这个村受苦?)
自我封闭(宝宝就想静静~)
希望有能帮助自己的人出现(赐我一个暖心的欧巴!)
想家升级—分离焦虑03
可能有些宝宝会觉得,自己也是非常想家,但是自己的反应却要严重很多。
比如说,小编有个好朋友,她十分想念与父母和男友的重逢,甚至有时候的思念会让她茶饭不思,而且这种极度思念的情绪有时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反应,例如头疼,恶心等。
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啦,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了这种过分的焦虑担忧当中,甚至有时候这些情绪会导致你生理上出现反应的时候(头疼、恶心、食欲减退、失眠,甚至出现酒精依赖等),那可能你就已经从单纯想家的队伍进阶到更为严重的分离焦虑队伍了哦 ??
好吧不要惊慌 ??,其实分离焦虑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啦。小编自爆一下,自己其实在出国的第一学期就患上了很严重的分离焦虑呢,还记得那个时候小编由于食欲减退还瘦了那么三五斤哈哈哈 ??
咳咳,言归正传,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分离焦虑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失常,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调整想家情绪导致的呢。它与正常想家的区别除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还有就是焦虑的加深。
不过好在分离焦虑如果经过适当的疏导是完全可以摆脱的。
04 想家也可能得抑郁
最最最不理想的情况其实是想家的究极版—抑郁。
很遗憾小编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作为案例,但是小编倒是听说过学校里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据说在我们学校一个学习工程的妹子似乎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她到国外已经一年了。一开始到国外的时候,她也是想家和焦躁,可是她采取的是自我封闭的方式,将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不去社交,不去与老师交流。这样导致她几乎没有朋友,同时又有很大的学业压力。再加上家长的不理解,以及男票和她提出分手,她最终陷入了极端的悲伤之中,甚至几次想以自杀了事 ??
不过好在一次偶然看校医的机会让校医察觉到她情绪的不对劲,并且马上将她推荐到心理治疗师那里,算是及时的挽救了她崩溃的内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抑郁症真的影响比较恶劣而且不容忽视。它是分离焦虑的进化版,而且已经到了不能被自己调节的地步。
抑郁体现在它持续时间长,并且广泛影响生活、学习和自我认知的各个方面,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到自我伤害的地步。
小编想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长期处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并且产生了失眠的反应(持续一周以上),很有可能你在逐步迈入抑郁症的领域了。这时的你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找人疏导和沟通,严重时还会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但是不用害怕的是,就算是抑郁了也可以慢慢缓解并走出。反而是自己不当回事,也不愿意寻求帮助才会将自己推向无药可救的地步。
05 慧眼识焦虑
虽然说想家和分离焦虑很普遍,各位童鞋们也需要多加觉察。除了以上列出的那些表现,还有没有比较直接的行为可以作为判断自己想家并且焦虑的信号呢?
答案是有的 ?? 那就是通过观察自己与家人争吵的起因和频率。
回想小编自己的经历,我在出国两年以后好不容易回了趟家。刚开始看到爸妈的那一霎那绝对是两眼泪汪汪,心里想着的都是即将到来的美好,比如说要和他们去逛吃逛吃,要回家跟妈妈一起遛家里的傻狗狗等等 ??
结果不出一周,就开始为各种琐事争吵,到后来就连待在一起都会觉得烦躁。当时小编经常跟妈妈闹到无辜的爸爸和狗狗也会被连带到一脸懵圈外加生无可恋的状况。
其实吧,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出国的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处理复杂情绪失当的表现。面对国外未知的环境,我们多少会有期待和激动;然而与此同时,对于家人缺失的环境,我们会感到焦虑和害怕。当这几种情绪混杂在一起而我们又不知如何控制时,就出现了用大声的争吵去解决事情的尴尬状况。
同样的,对于父母也一样,因为害怕和自己的孩子分开,担心分离之后的生活会变得不同,爸妈们也会无意识的用争吵去表现自己被压抑的焦虑情绪。
所以说,广大留学生以及留学生父母,如果经常在出国前或与父母分开时发生争吵的话,要互相理解理解,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源哦 ??
06 So,要怎么办?
好啦,以上逼逼了这么多,该谈谈如何去改善这种想家情绪以及焦虑的情况啦!
当然改变要从承认自己’有病’开始 ??
小编在以上文字中不断强调,其实想家带来的焦虑是大多数人会经历的正常现象。所以大家不要惊讶自己也会这么这么柔软的一面 ??
不过接下来,广大朋友们就要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了。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没有一种情绪是可以自己慢慢消失的,我们不能任由想家的焦虑茁壮成长最后到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每当自己感觉到这种焦虑的时候,要及时的从意识层面去制止。
比如说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运动或者看书),用积极的想法引导自己(独立能力得到了锻炼,父母会为我感到骄傲),或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睡前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写下来)。
如果发现想家的焦虑仍然不断闪现,还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改变让焦躁得到释放。比方说对于刚到新环境的留学生,可以试着融入当地的生活圈子,加入不同社团,结交新的朋友,慢慢地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下的归属感。
或者你还可以用一些小技巧让自己的新生活有种家的感觉。例如你可以去向爸妈请教如何做家常菜,当你可以自己做菜给自己吃的时候,才能逐渐淡化那种家的「无可替代」。
当你觉得这种情绪无法自己排遣的时候,就要去寻求他人帮助啦。如果你有几个知心朋友的话,可以先找他们倾诉,既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能寻求到一些自己想不到的措施。
但是如果你觉得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不妨找学校的咨询室或者你的老师,可以找他们谈谈你的感受。相信他们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并且会非常理解地给出建议。
如果焦虑延续了很长时间,并且开始对你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你就要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了。因为我们不能排除你已经逐渐走入抑郁的可能。
07 对家长的心里话
另外,小编也有几句要对留学生家长说的话 ??
小编很理解那些留学生的父母正在经历孩子离开的空虚与痛苦,但是作为家长,每当听到孩子抱怨自己对家乡思念的时候,最好是重视这个问题但同时又不走极端——需要正面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谈而不是冲动地附和孩子一起大倒苦水,甚至劝孩子直接回来。
同时,在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的时候,家长需要尽可能的把注意力投射在他们优秀的那一面,比如经常提到孩子某某科考的高分,又学会了一项新的独立生存技能等。这样可以给予孩子信心,告诉他们其实自己生活也可以很棒。
每个人都是个体,每个孩子也都不一样。小编想告诉家长的是,不要觉得自己孩子过于焦虑就等同于过的不好。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想要改变现状不能只盯着如何补短,更需要学习如何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