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已知三个繁殖地中的两个。
中华凤头燕鸥
不到一个月,陈水华收到全国各地300多封求职邮件。求职者中,有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也有自由职业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留学归国博士和他妻子发来的两封长邮件。
这位博士名叫张鹏,来自吉林长春,1979年生人,曾在韩国攻读体育教育博士学位,2016年10月回国。他看到了钱报的报道,并在妻子支持下报了名。
这次,张鹏和另一位宁波籍志愿者一起,成为了最有诗意临时工。2天前,他背着行囊,入驻象山韭山列岛,在这个无人海岛上,开始了长达三四个月的护鸟行动。
每年4-8月,是燕鸥海岛筑巢的繁殖季。 然而,蛇类、猛禽的偷猎,人类过度捕捞、捡食鸟蛋,台风天气等都因素,无不威胁海鸟的繁殖。
象山韭山列岛
凭着岛上微弱的信号,张鹏与钱报记者取得了联系,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为大家分享海岛护鸟者荒野求生般的点滴日常。
【生擒菜花蛇】
4月23日,登岛第一天。
刚刚上岛,要做的事情很多。陪着一起来的省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张鹏把船上带来的淡水储存在蓄水池里,又把蔬菜和大米搬进厨房。然后,大家还要收拾一下一年没人住的简易房,布置摆放引诱海鸟的假鸟,调试太阳能、红外摄像机、声波诱鸟等设备。
和他一起驻岛的,还有位90后小伙,是陈水华的研究生。
简易房门口杂草重生。去年,陈水华曾在屋门前铺了毯子去除杂草。 张鹏刚想掀毯子理一理,一条菜花蛇就从他眼皮子底下跑出来。
蛇是燕鸥的天敌,为了让幼鸟在繁殖季顺利孵化,需要对蛇进行人工诱捕。见了蛇,颇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张鹏毫不慌张,一脚踩住蛇背,一手捏住蛇颈,把它生擒了。
在韩国求学工作8年,张鹏和妻子最喜欢的休闲就是户外远足,也特别喜欢鸟类。虽然也是城市长大的娃,但蛇以前也抓过,并不会感到害怕。
野生动物危险,切勿模仿
张鹏的电脑上岛后没电了,一直也没机会充。到了傍晚暮色降临,岛上基本就自然熄灯就寝了。
【驱逐钓鱼艇】
4月24日,驻岛第二天。
张鹏正式开始鸟类监测工作。
晨起,先查看红外线设备是否捕捉到有价值的画面,然后要记录当天的天气、能见度、自然和人为干扰情况、目标鸟类有无出现等情况。
岛上蛇不少,到了夏季,陈水华准备的捕蛇笼就派上了用场。鉴于头天的捕蛇经历,张鹏把笼子都理了出来,要是捕到蛇,可以让供给船带回大陆或远山放生。
不过,对于天上飞的猛禽,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对付,只能白天进行人工驱赶,防止它们啄食鸟蛋和雏鸟。
眼下,白天岛上还算凉爽,夜晚,要盖棉被入寝。可是随着温度攀升,海岛无法提供张鹏夏季每日冲凉用水, 也就是说在岛上,张鹏是没办法洗澡的。
供给的船只,每周一趟送来的淡水只够洗漱,蔬菜能吃上,但没有冰箱,鲜肉无法保存。中午,张鹏下厨炒了两个菜,香菇青菜和小葱煎鸡蛋,简单吃了吃。
下午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情况。
一艘快艇出现在离小岛岸边约20米海域,艇上有三名男子准备要海钓。根据保护区的规定,未经允许任何人员是不得靠近韭山列岛的,海钓、捕捞、登岛这些行为更是禁止的。
发现船只,张鹏赶紧跑到岸边高处,大声叱责对方:“这里是保护,请你们离开!”
快艇迟疑了片刻,很快便掉转头驶返了。
【蜈蚣大拌菜】
4月25日,驻岛第三天。
早晨起来,张鹏观测到了一只大凤头燕鸥,这还是他上岛后第一次肉眼观测到的。
前天夜里,红外摄像设备也捕捉到一只燕鸥,张鹏查看设备时特别兴奋,以为会是中华凤头燕鸥,便火速发给陈水华辨认。可惜,专家判断的结果是大凤头燕鸥,它们种群很庞大,中华凤头燕鸥只会偶然混杂其中。
燕鸥大部队还没到,岛上各种毒虫却提前爆发了。
这两天干活的时候,张鹏发现岛上有种黑色小虫子,经常叮在他手臂不动,等发现了去拍打,才发现它们和蚊虫一样,正在吸你的血。
晚上,从简易房去厕所路上,他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出门透气的大蜈蚣,每条蜈蚣的长度比男人的手掌还要长,所以上岛就基本不能穿拖鞋了。
中午烧饭的时候,厨房桌上放了碗鲜香菇,张鹏刚想端起来切一切,定睛一看,发现菇里正躲着条大蜈蚣,要是一不留神伸了手,估计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这是面朝大海的最有诗意临时工工作,但在报名前,张鹏也做足了进行荒野求生的思想准备。事实上,通过不到三天的海岛生活,岛上的条件还是比他预期的好一些。
张鹏说,5月14日,是他和妻子结婚10周年的纪念日,他不能陪伴妻子和女儿身边,而是守候在遥远的海岛。这次能来从事这份特别有意义的工作,要特别感谢妻子对他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