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2015年10月,出生于1990年的刘明侦以正教授的身份入职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1月,她又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刘明侦被冠以“学神”的头衔当之无愧: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牛津大学博士。顶级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聪颖的天资,更离不开刻苦的探索,我们来看一看,26岁的女科学家刘明侦是如何在学术界引领风骚的?
23岁在《自然》上发论文
2012年,刘明侦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走进了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实验室——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跟随她的大牛导师亨利·施奈斯(Henry Snaith)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来到了牛津的刘明侦可以说走到了技术最前沿,她所研究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是新能源开发的热点。
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三到五年,为了抢时间,刘明侦从早晨做实验到凌晨是经常的事情。2013年9月,世界科学领域最顶尖的杂志《自然》刊登了以刘明侦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从研究材料到发表论文,刘明侦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刘明侦的论文一经发表即备受关注,迅速成为本领域里引用量位列前三的文章。
2015年,用了不到三年时间拿下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的刘明侦选择了回国。她说,身为重庆人,一直有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她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中国,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下定决心要为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尽自己的力量。
海外求学也曾经历适应期
在重庆一中读书时,刘明侦不算最优秀的,但喜欢提问题、钻研问题。刘明侦高一、高二在普通班,高三转入国际部后,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老师的印象中,刘明侦很喜欢和外教交流。放学后,总会拉着外教海阔天空地聊上一阵。高中毕业时,她的成绩突飞猛进,为此获评“进步最大学生”,并获得维珍航空特别奖——一张从上海至伦敦的往返机票。
再次踏上英国的土地,是她考上了布里斯托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在国外留学的确是一个苦乐并存的经历。”刘明侦回忆起初到英国时的感受时说。
她入学时到早了,而学校的宿舍不能提前入住,初来乍到的她面临着无处可归的难题,最后只能先住外面的酒店。而当她提着大包小包走进学校宿舍的那一刻,竟一个人坐在床上哭了起来。离开父母,各种零碎的生活琐事都要自己开始应付。在学习上,初次面对复杂的实验课程,有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吃力。同时,还要克服文化差异和不时涌上心头的孤独感。
“既然下定决心,就不能放弃。既然选择了出国这条路,就要以毅力和恒心坚持走下去。”刘明侦说。大概就是凭着这股咬着牙的坚持劲,她逐渐拥有了坚强的盔甲,变成了另一个更成熟的自己。“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对一个国家由厌恶到接受,再到欣赏,这样的转变正是留学生涯的魅力所在。”她这样说。
2011年,刘明侦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本科毕业,随后进入剑桥大学工程学院读硕士。她在总结与国外老师的相处方式上说,“在英国,老师很重视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各国学生的包容性很强。在学术上与老师加强交流和沟通,才会更有效地提高自己,因为科研是要通过互相交流才能产生火花。”
一份报告申请到数十万英镑
刘明侦还热衷于参加各类课余活动,她曾与6位专业背景不同的剑桥大学同学组队,参加了全英高层次创业大赛,他们设计的以KTV模式经营厨房的商业项目获得了大赛的创新项目金奖。
除了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刘明侦还热心关爱他人、奉献社会。2012年底,刘明侦去英国埃塞克斯妇女儿童救援中心当了一名志愿者。当时英国政府正欲削减这个中心的预算,眼看这种情况,刘明侦想到可以为中心做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她证明了中心对妇女儿童的救济恰恰能帮助政府节约开支。最终,埃塞克斯妇女儿童救援中心申请到了数十万英镑的救援资金。
“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的每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才会有实力去突破更多的挑战。”刘明侦说,“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大家心中应常怀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