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放弃留学 编剧为何这样设计
最近在恶补《小别离》,后来发现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主要原因是我本来就不爱看国产电视剧。
很多人讨论《小别离》,是因为该剧涉及到了当下一个社会潮流:低龄留学。由于该剧快播完了所以我想先剧透下,那个剧里黄磊和海清的女儿朵朵最后放弃了留学,选择回国读书。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该剧作者最后为何没让朵朵出国,按道理出国才能叫别离啊,按这个结局就没有离成,而且后来大家都觉得在国内挺好。
放弃留学,至少这说明作者关注的点不在是否要出国,而是教育和家庭本身。
今天我们来说说低龄留学,其实之前节目我们说到过美国高中,和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的日常。但现在看来高中生还不算低龄,很多家庭在小学、初中就把孩子送出国,而有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都要对中国小学生开放学生钱签证。
你要问我低龄留学到底好不好,我只能告诉你低龄留学现在看,遇到的问题不少。
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成功,最典型的大清留美幼童,我们之前节目专门说到过,那时候的詹天佑、唐绍仪都是刚上小学的年纪远赴美国留学。
不一样的是,那个时候去留学的都是穷人家孩子,随时都可能客死他乡。关于那时候大清幼童留美的故事,咱这不赘述。
你真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到底要不要送还在上小学、初中的孩子出国读书,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问法:有无必要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获得很多资源从而变得“非常优秀”,或者说有没有必要从小就要赢在起跑线。这样问,你也许能想通些事儿。
我的人生经验,人一辈子真正拉开差距都是大学毕业,工作以后那几年,而且这跟小时候取得的成就没什么直接关系。
那些小时候得到过多照顾,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大学毕业工作之后不少人都缺乏后劲,在和同龄人竞争的时候,不仅没有优势,还被很多小时候名不见经传的黑马赶超,而这时候的差距才是真的差距,人生已经开始定型。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找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终于找到了论据,来自这两本书:一本是薛涌老师的《年轻可以一无所有》,薛老师写了很多留学、教育类的书,我们之前节目也推荐过不少。
还有一本是罗辑思维曾推荐过的《异类》,书名旁有一行小字: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非常适合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读,我自己三天读完的,书面写着一段很有意思的花:老屌丝致青春,人生难得三万日,青春区区五千天,年轻是比成功更重要的事,二三十岁有什么来不及呢?
薛老师在这本书里就说他自己十四五岁的时候,个子矮身材瘦、体质差、眼睛度数高,也就是那个时候,薛涌决心改变自己:刻苦锻炼。但先天条件差,头几年根本没效果,所有人都笑话他,连郑也夫当年都说他是再怎么练都赶不上那些不练的。
可人家薛老师硬是执意努力,坚持健身,40年过去了,如今55岁的薛涌,身上负重20多公斤,能做八个引体向上,我相信大多数二三十岁小伙子都没人能做到。
而且薛老师每年都跑马拉松,还曾获过半马的冠军,一口气跑个一二十公里是他经常干的事儿。肌肉曾是他最弱的地方,如今成就了他强健的体魄。薛老师自己就说:决定未来成败的不是智商不是分数,不是社会能力不是外表,而是意志力。
薛老师现在是美国萨福克大学的历史系副教授,他目前是隐居在波士顿郊外,但你不敢想象他是28岁才开始真正学英语,33岁才去美国留学,40多岁才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所以他劝告年轻人别急,小时候是否优秀、在哪都能读书不重要,是否能持之以恒、克勤克俭就才有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个塑造的是人格。
55岁的薛涌
世界上只有两种教育方式
再来看这本《异类》,这本书里说到了一个社会学家做的实验,这个社会学家叫拉里奥,他选了12个家庭,有黑人有白人,有富人有穷人。
拉里奥就本想研究这12个家庭,12种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但他最后发现这些家庭中只存在两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家庭富裕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一种方式,家境贫寒的父母对待孩子则是另一种方式。
家庭富裕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一刻也不能闲着,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之间,这叫协同培养模式——充分发掘孩子天分,培养孩子主动性和技能。
而穷人家孩子的生活基本是放养,没有紧张的时间安排——这叫自然成长模式,最后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虽然这两种教育方式本身没有好坏,可小时候的那些所谓天才,到大了之后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就是我们小学课本里都读过的——伤仲永。
俞敏洪:当年留学的路被堵死 才有了今天的新东方
成长是场马拉松
人生真的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如果说上半场是拼爹、拼长相、拼教育、拼资源,那么下半场才是真正的拼智慧、拼能力、拼心态、拼毅力。而且只有到了下半场,才能真正看出,你活的够不够长久,有没有价值,是否给了下一代更高的起点。不管你站的够不够高,不必焦虑或骄傲,太多人将一手好牌打到烂,也有很多人将烂牌打成王牌。
说了这么多教育理念,还是回到留学,除了书我还找了段关于留学有没有价值的辩论的视频,是我目前为止看到关于留学问题最精彩的辩论。
留不留学是每个人的选择,但有没有价值,不同的人看到的就是同的侧面,谁的观点你认同,看完你自己判断。
a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
- [281] (2016-09-07 14: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