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娜不明白,为什么仅是匆匆一面,对方就如此执着——这又不是什么极速配对游戏。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684个故事—
“女大一岁不如男大一轮”
何娜第一次来到相亲角,就被这里的热闹与混乱惊呆了。
中秋当天,何娜和几个朋友“慕名”来到广州的天河公园。从大门进去,经过广场、小卖部与翠湖,沿着林荫道稍微拐过几个弯,就到了何娜此行的目的地。
所谓“相亲角”,其实本质不过是一条并不开阔的坡道。本只是行人匆匆路过或者偶尔歇脚的一个地方,却因为其背负的“使命”而显得与众不同起来。相亲角的主力军——父母辈们在地上支起花花绿绿的雨伞,伞上贴着儿女们的简历。中午还好,但随着开放时间到,人流变多,伞与伞、简历与简历之间的空隙压缩到极致,一眼望去,无法获取任何有效信息。
聚在相亲角的父母们|作者图
还有许多简历干脆密密麻麻地摆在地上,这种一般是婚恋中介统一带来的,中介一边躲避着保安的巡查,一边鼓动家长们在他这里为孩子找对象。还有人假装成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让围观者参加他们的“相亲节目”。
何娜默默地站到中介旁,仔细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98年的,24岁不小了。人家妈妈特意跑到广州来盯着女儿,说一定要今年找到。现在广州的男女生比例是1:9,你们有女儿的要有使命感危机感了……”一旁有人笑应,“商品交易。”
地上排列的男女简历|作者图
这里的简历里多是80后的单身男女,当然,实际到场的大多是他们的父母。95后的何娜,年龄则远小于天河相亲角的平均年龄。她本是路过来看看,并不抱有相亲的目的,但攀谈的人多了,她的好奇心也上来了,便时不时回应几句,却也因此感到成为了被“物化”的对象。有一位大爷的言论让何娜印象深刻。“男的可以大一轮,大12岁,女的大一岁都不行。这是传统,是古话说死了传下来的。所以姑娘一定要趁年轻赶快嫁出去。”
男方可以大女方近十岁,女方却哪怕大了三四岁,也失去了了解的可能。也有人不要太年轻的,怕女方“不是认真要找”。总之,年龄成为这里评判女性最重要的标准。熙熙攘攘的相亲角中,各路人马从“几几年的”“是本地人吗”开始,一般以各自再看看或加个微信作结。大多数情况下,男找女只要年龄合适,学历、资产都不在乎。
95年的陈果和何娜一样,也是第一次来到相亲角。
陈果和母亲一起路过,看到公园里有相亲角,便进来看看。陈果容貌姣好,也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按理说有着比较大的自主选择权。然而,陈果在相亲角同样能够感受到他人强烈的审视的目光:有个男生想加她微信,被她婉拒后便一直在旁冷言冷语,说她马上就年龄大了,“找不到了”。
而除了年龄,何娜也收获了一些“意外之喜”。还是那个大爷,在高谈阔论中,扫视周围一群人,看到何娜,“我看你的身高,我都替你着急。”何娜一米五出头,身材比较娇小。“女孩子身高要求最低一米六,再低一米五八,低于一米五八人家男方都不会和你见面。所以你要想办法再长高一点,我教你一个办法就是多跳绳。”何娜感到哭笑不得。
“你看看青菜像不像玫瑰花”
相亲角里,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是“路过,进来看看”。
有年轻的女生左手拿着奶茶,右手举着写有个人情况的纸板,大剌剌地靠在路中央的树干上,显然是天河相亲角的常客。然而,当有人想拍照记录下她的联系方式时,她却显得很警惕:“你们不会是记者什么的吧?”
对方连忙表示没有在录音、也没有拍摄设备,她却仍然拒绝了给简历拍照之类的要求。“要加就直接加。之前就有把我的联系方式在网上到处发的,还有发到他们朋友圈里……不好意思,理解一下哈。”可能她只想和自己在现场把关过的男生交流,却被迫信息公开、卷入不想要的关系里;主动来到此地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机遇,反而让她平添烦恼,甚至是危险。
何娜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到达没多久,何娜就迎来了在相亲角的第一次搭讪。“你们自己找吗?”一个三十上下、身材矮小的男人带着打量的眼光凑近何娜和朋友们,试探着掏出手机。何娜注意到男人的手机屏幕早已碎成蜘蛛网状,猜想他平时的生活估计也是不修边幅,就不大想与其搭话。而男人却毫不在意,还在把手机往前递,“加个微信?”
何娜有些反感。“呃,你是中介吗?”毕竟对方不做任何寒暄、也不询问自己的个人情况,却上来就要加微信,所以何娜才会这么想。然而对方一口否认,只执着地伸出手机,“先加个微信吧。”何娜委婉地拒绝了,男人却依旧穷追不舍,大有种“我今天不把你搞定不罢休”的气势。直到何娜一起来的朋友们把男人挡在身后,走出一大段路,那人才作罢。
何娜不明白,为什么仅是匆匆一面,对方就如此执着——这又不是什么极速配对游戏。后来却又遇到了好几次这样的事情:年轻人或中年男人什么都不问,上来就要加微信,而且脱离了搭讪的范畴,大有纠缠的意思,还没有大爷大妈们讲礼貌;同时也不死守,看到没有希望了便寻找下一个过路的女生。
有个中年男子,一看就知近四十了,却含糊其词地说自己“三十岁”,并且屡次回避何娜的提问,执着地要加微信,似乎加上了就万事大吉了;而当何娜第二次来到相亲角,他竟没有认出何娜,仍旧前来搭讪,还一口否认自己是这里的常客。何娜自我介绍后,他“惊讶”地说:“上次也有和你一样工作、一样地方的人来。”
另一位则采取“只当交个朋友、聊聊学业”的特殊话术,何娜和同行的女生便加了他的微信。当天晚上,他“展开攻势”:“你好,很庆幸认识你”“你穿衣有一种文艺的气息、唯美又小清新的感觉”。第二天,何娜发现他似乎给每一个加了微信的女生都发送了一样的内容:“昨天你的搭配有气质效果,你平时会看一些时尚杂志书刊吗?”而何娜一行人有的穿着运动服、有的甚至是中性打扮,跟文艺、唯美都沾不上边。
这样的单方面对话在一周后又出现了一次“你看看青菜像不像玫瑰花”,配图是雕成玫瑰花的青菜。最后的群发则停留在了加上微信的二十天之后:他发了张做饭的照片,只配了简单的两个字“炒饭”。
一位中年男子加了微信后的群发信息丨作者图
何娜想过,这难道真的是他们为寻求一份恋情而努力的方式吗?可如果用现在流行的“舔狗”一词,他们却也没有多少诚意,消息不改变措辞或者干脆群发,似乎就可以完成日常的指标。如果用“海王”之类的词汇去形容,他们又并没有那么游刃有余,笨拙得漏洞百出,发出去的消息也大概率石沉大海。
他们几乎每周都蹲守在天河相亲角,既不摆摊、也不看家长摆出的简历,目标明确,只向到场的每一个年轻女性发起攻势。或许像“舔海王”这样的自造词,才比较贴近这一类人的行动模式。
盼望着结果,却走入循环
尽管只来了一次,陈果已经对相亲角大失所望。
纵观相亲角的简历,从性别、年龄到户籍、学历,以及收入情况和择偶标准,应有尽有;甚至有的详细地写着对生肖和八字的要求。而这些征婚简历的主人公,既有如同加了塑封一般面目崭新的年轻人,也有早已历经沧桑的中年人。
然而这么多简历,附有照片的却少之又少,写了兴趣爱好的也不多,故要作为“人”其面目依旧模糊,要说的话更像一件件被量化的商品。
“女生年龄小,男生有钱就是有竞争力的,没考虑感情相处的问题。” 陈果觉得这里充满了戾气,对女性并不友好、对男性也不公平。与何娜同行的男生小郑也有同感。作为一名男性,经济能力成为家长们评价他的一项重要指标。来到相亲角的几个下午,他被询问得最多的就是工作和房产。“珠海有房子?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求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在广州一定要有房子。”听罢小郑对自己职业的介绍,一位阿姨直接问他:“为什么现在的工资比上一份少这么多?”
看完仍感觉印象模糊的简历丨作者图
事实上,陈果来到相亲角主要是为了缓解家里人的焦虑。她也确实在现场大方地和一位年龄相仿的退伍军人交流了许久,从工作学历到择偶标准,聊得还行,最后也交换了联系方式。但低效而混乱的相亲角在她看来仍旧没有什么意义。“这里的试错成本太高,你想找对象还不如去一些公开类的活动,自然地展开与外界的联系……相亲角我认为,就是一群退休了的,年龄大一点的人,闲得没事聚到一起,然后催促年轻人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但是可能这当中他们自己都没过明白。我觉得她(陈果的母亲)不催我,我反而可能更容易找到。”
至于跟那位看起来与她十分般配的退伍男生还有没有继续联系,陈果说聊了几句自己就懒得回了,也就没后文了。
年轻一辈的反感,毫无疑问会将他们更加推离父母辈所希冀的方向;然而即使接受了这里的规则,却也同样很难收获好的结果。
相亲角中,一位83年、给自己相亲的男士十分引人注目。他印了手掌大小的纸条随手分发,上面能容纳的信息量比一般的大字简历反倒多了许多。他对女生的“工作、收入无要求”,只希望对方“性格温和,不张扬不争强好胜,贤淑好相处”——“微胖也没关系”。但一整个周末过去,他仍未觅得如意娘子。
83年男士随手分发的纸条丨作者图
还有人表示已经习惯了每周末来到这里,就好像上班打卡一样,除了帮自己儿子相亲,许多时候其实在谈论自己、讲述年轻时候的经历;相亲角的人群也聚集得很随机,石桌边甚至有一群大爷针对台湾问题高谈阔论,在他们身旁放着一把贴有简历却无人问津的伞,简历的主人公是一位五六十岁的大龄女子。
更有摆得很近的一男一女两份简历,家长最在意的如年龄、工资等都相当,但简历后的两个老人并没有相互交谈的意思,只是各自麻木地看着夕阳下流动的人群,机械地等待驻足者、搜寻心仪者。天河相亲角表面平稳地运转着。不过,平稳之下其实是一种低效的、缓慢的甚至持续停滞的状态。来到这里的人都盼望着一个结果,却好像走入了下一个循环。
主动地走进“相亲的螺旋”
去了几次相亲角,何娜却有了些不一样的看法。
“我跟阿姨们聊得比较多,觉得她们还是挺不容易的。”她在相亲角认识了一位于阿姨,于阿姨没有摆摊,但已经连续三个月来这里为儿子看简历了,每次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本来想说儿子成家了就不用担心了,结果儿子坚持离婚,想再给他找一个儿子又没有看得上的。(但是)在这里也很难找到,别人也很挑剔的……我儿子离过婚,衰就衰在这。”虽然何娜跟于阿姨的儿子相差太多,基本没有相互了解的可能,但在何娜被素不相识的“舔海王”缠住时,于阿姨还是会帮她挡开对方,并劝何娜“他长得不好,你不要跟他聊”。这让何娜觉得很亲切。
不过,于阿姨也坦言,她最初看到何娜就觉得她“比较朴实,没有浓妆艳抹”,符合她对媳妇的要求,“我就想找个平凡的女孩子”。这让何娜有些尴尬,毕竟朴素、平凡、不打扮,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实在算不上夸赞。
快七十岁的李阿姨,则是相亲角真正的“元老”,已经在天河相亲角摆摊接近十年了。她告诉何娜“中介都是骗人的”,又说有的来相亲的年轻人也骗人。“有的人聊了一年半载、同居了,才发现对方又结过婚、又是乡下人、根本不是‘博士’,而是打工的;原本讲(有)两三套房子,但根本也没房子。(被骗的人)投诉公园的那个保安,那个保安说,是我叫你们在这里找的吗?都叫你们不要来了。”
李阿姨自己也被骗过。之前她为女儿相到过一个“又高、身材又好、形象蛮好”的男人,“我看他长得帅嘛,年龄又跟我女儿差不多……后来其他家长知道他底的告诉我,他离过婚有个女儿,叫我不要跟他聊。“(他)就骗咯,我就没有跟他聊了……从那一次以后,我都跟那些自己来相亲的人说‘带你妈妈来’。”
何娜后来得知,李阿姨其实已经放弃摆摊了,却仍旧经常来相亲角和熟人坐在一起,只当是过来“吹牛”。“以前摆啊,但我们找了孩子都不干的,就由她了。”何娜由此觉得,相亲角或许只是老年人寻找同质化群体、寻求安全感的地方。积极为何娜出谋划策的李阿姨,每每提到自家女儿的状况,都会把头偏开,不让自己的表情暴露在人前。“几年前就觉得(我女儿不结婚的状态)不舒服了,到现在已经疲了。”李阿姨长叹一口气,“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这样的。”
相亲角至少对家长是有意义的丨作者图
陈果虽不喜欢相亲角,却依旧没有说得很绝对。“我认为(相亲角)没有意义,但是对别人来说肯定是有意义的,至少对那些家长来说是有意义的。”
于阿姨仍未放弃为儿子相亲。她自嘲自己是“旧观念”,但她依然认为亲戚到了年纪会疏远、朋友不可靠,“我就想很平凡的人(和我儿子成家)……怕他老了,会孤单。”
对于李阿姨来说,相亲角即使没有了相亲的职能,却依旧有其存在的必要。“哎呀,你好久没来了!”有人路过,惊喜地招呼她,李阿姨客气地应和着,接过对方分来的水果。几个熟识的阿姨人人有份,大家拿着水果,话着家常。
尽管收效甚微,天河相亲角却是老人们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仅是现实层面的,更是心理上的。这促使老人们继续“相下去”,主动地走进“相亲的螺旋”。
但这之中不包括何娜。在相亲角浸淫了几周,有一天她猛然发现自己在遇到别人搭讪时,第一反应是询问年龄、收入。她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相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