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留学生在“不断退化”,中国留学生的“百年变迁”

阅读量:12677 评论数:0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出国留学,海龟都是优秀的代名词。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到海外留学,留学变成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190716142224_1.jpg

近日,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都发生了改变。日本东京一所日语学校迎来一批又一批中国留学生。5年前日语教师武藤洋子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是“科举之国的优秀学生”,如今却是“尽管兜里钱一大把,却不够果断,也没有未来规划”。她说现在的中国学生与以前相比变化很大,许多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都无法自己做决定,要与家长商量。人才顾问若林真过去10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学生到日本企业的派遣工作。他说,尽管部分学生很努力很有骨气,但在逆境下仍刻苦的中国学生不多见了。每周一次的日语课,最初有四五十名中国学生参加,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10人左右。以前的中国学生大多数都一心想赚钱,努力抓紧一切机会,现在几乎看不到这样的人了。

190716142348_2.jpg

更过分的是,留学生旷课,代考在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此事路透社有一篇专门的深入报道,标题就是《一个产业链是如何帮助中国学生通过欺诈进入和留在美国大学的》。

190716142441_3.jpg

CCTV也就近百名中国留学生找人代考涉嫌学术欺诈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

是留学生真的退化了吗?还是有其它原因呢?

有人说,中国的留学生史就像近代中国的历史,随着国家的兴衰跌宕起伏。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地讲一下中国的留学生和社会的变迁。

 

最早的留美幼童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启程,赴美求学,开启了中国学生大规模赴美留学的先河。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继续遴选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190716142515_4.jpg

当时,美国还是国人眼中的“蛮夷之地”,富贵人家不愿意让子嗣受罪。因此,这些留美幼童,大多出身贫苦。临行前,幼童赴美需要家长签字画押。其中幼童詹天佑的父亲就在保证书上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这句“生死各安天命”并非徒来的悲情。据记载,留美幼童个个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但他们因为用功过度,加之身体单薄,常常病倒。其中就有3人积劳成疾,客死美国。

早期的留美选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用李中堂的话说,需选拔“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纭者”。这些幼童到了美国后,他们每周都需要用文言文写一篇作文,如果写不出来,就会被先生打屁股。

纵观这批留美幼童的成绩放在当今也是首屈一指,据不完全统计,在一百二十名留学生中,1人考入哈佛,22人考入耶鲁大学,8 人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0 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其余不少也考入康奈尔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批留美幼童回国后,逐渐在各个领域显现出非凡的才能。中国铁路业、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都出自这群"留美幼童"。中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以及复旦大学创办人、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都是当年的留美幼童。

 

庚子赔款与帝国清华学堂

到了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遣派学生赴美留学。中美双方约定:从1909年起,头四年中国每年选派留学生赴美,人数不少于100名,第五年起每年选派50名,直至1940年“退款”用完为止。

190716142631_5.jpg

庚款生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以1909年8月的选拔为例,本有630人准备前往美国留学,但经过初试和复试之后,只选拔了包括梅贻琦(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在内的47人。即使是在优秀的人才里面选拔,也只有7%的通过率。他们归国后对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影响十分深远。例如,他们中涌现了经济学家马寅初、气象学家竺可桢、桥梁专家茅以升等杰出人才。

 

抗战胜利后短暂的求学高潮

中国赴美求学的第三次高潮十分短暂,始于八年抗战结束后。

相对于之前的留学生,抗战胜利后的这些学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受教育程度大为提高,研究生人数占全体留美学生的半数以上;来自社会各行各业;选择文科类的留美学生增加等。随着两大阵营冷战、抗美援朝和文革几乎切断了中国与美国的任何联系,大陆赴美求学坠入深谷。

 

改革开放后的留学生们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拉开了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中国留学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首批52名访问学者起程赴美,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在此后的10年间,以公派生为主流的留学生被派向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美、英、日、德、法,还有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每年派出的数量为3000人。于是,在后来的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一批批以“精英”为标记的“海归”们。

190716143144_6.jpg

1985年,中国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中国向外派留学生的大门才完全打开,“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

 

从精英化转向平民化

而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留学生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每四名留学生中就有一名来自中国。

190716143256_9.jpg

从2010年起,中国留美学生超过15万人,占到了美国全部留学生的18.5%,从此成为美国接收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地。自美国2010年开放中国的中学生到本国读9-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高一、高二)的签证后,次年便有6000多名小留学生涌入美国。

190716144057_8.jpg

留学的隐忧

一位曾经的“老”留学生认为,年轻学子赴外求学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语言学习能力整体更强,生活条件更好使得学习压力小,性格较之上一代人更活泼开朗。

但是,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如今的留学没有了政治的色彩与经济上的重压,一些中国留学生势必不会如之前的留学生勤奋刻苦,学术成绩表现也就自然良莠不齐了。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