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西海固印象

阅读量:6153 评论数:2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211214230642_西海固01.jpg
                

                                   西海固印象

          现在,旅游大行其道,通过广告、杂志、电视介绍美丽风光,异国情调,撩得人们按捺不住到此一游的急迫愿望,向往到那令人愉悦的地方——或近山,或临水,亲自体验一把心旷神怡的感觉。可是有谁去过西海固?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固原三县——取三县名称首字,即为“西海固”,二十一世纪初期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去那荒凉的地方,因为那里不但非旅游热点,在这片土地上十年九旱,放眼望去,全是一望无垠的荒凉黄土,千山万壑,土地贫瘠,加上风沙侵袭,农作物难以生长,1972年被联合国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20014月初,我和中科院水处理中心的赵主任和同事刘桂荣经理去了西海固中的固原。我们先到了银川,虽然银川城的规模较小,但建筑物错落有致,高档宾馆、酒楼和百货公司应有尽有,没有我想象中落后与不发达的西部城市的感觉。随着越野车不断往西海固的地区深入,一路的风景逐渐变了,大地的绿色渐渐退去,周围被一片土黄色包围。颠簸了近七——八个小时后,我们在天快擦黑时达到了固原的政府招待所。虽然陈设简陋,可却是当地的“星级宾馆”。

211214230855_西海固1.jpg

(这照片与我们当时入住的招待所情况非常接近)

       第二天,我们又再次上路。一路上几乎没有人烟,在这片高原的土地上,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几个小时后,顺着蜿蜒的黄土小道,车开进了一个在山坳里的小村子,村里有十几户人家。老乡把我们带进了村里,路边的田里没有看见庄稼,一大片龟裂的的土地,像晾在太阳下死鱼身上开裂的鳞纹,毫无生机。村里的人带我们去看他们的水窖。所谓水窖,就是一个有盖子的深土坑,很多水窖里没水,即便有水,里面的水是泥泞和黑呼呼的颜色,不知是我的眼花还是神情恍惚,我只觉得水里有不少小虫子。我心里暗暗吃惊:这水能喝吗? 我长在多雨的南方,从来没有为水发过愁,夏天里一天冲凉三四次也是常事。可面对着这样的水窖,只恨自己不是大力水手或者阿拉丁神灯里的神灵,能把南方的水弄过来,把水窖统统灌满或痛痛快快地下场大雨。

211214232503_西海固02.jpg

(这就是当地的水窖,上面有盖子以防蒸发,地下部分是泥地并非水泥铸就)

      唯一看见的植物,是村里人听从专家的建议,种植的紫花苜蓿。老乡们表示,在今年基本无雨的情况下,紫花苜蓿长的还可以,来年会再多种些。再不下雨,今年的庄稼看来是颗粒无收了。在他们平静的脸上,我看不到对生活的不满,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也没感觉到他们对生活的失望。他们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讨生活。 离开了村子,我忍不住问当地接待我们的朋友,为何他们不离开这里,到环境好一些的地方。他告诉我,当地政府曾经组织移民,可事隔不久,他们又搬回去了,故土难离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靠着老天的恩赐和政府的救济,他们默默地守着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片黄土地。

211214232902_西海固03.jpg

(当地培育出适合在干旱土地生长的紫花苜蓿)

         车路过须弥山,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大佛,朋友们建议去看看。虽说大佛或许在历史的某一时刻有香火鼎盛的好时光,但现在四周没有人烟,无人供奉。虽说快到五一旅游的季节了,但大佛景点离兰州很远,周围也没有其他可观光的地方,所以还是鲜有游人的踪迹。停车后,我们几个唯一的参观者,走进通向大佛的小路。不久,我发现身后跟着一个7——8岁的小姑娘,个子不高,扎着俩小辫儿,脸蛋上两片高原红,样子挺可爱。她不说话,只是静静地跟着我。我主动和她搭话,小姑娘有问有答,我知道她父母是回民,家在十几里开外的村子,有个弟弟。家里只能供弟弟上学,如果她要上学,就要自己挣学费。我问她如何才能挣钱,她指着我手中的饮料瓶子说,“我就是等你的瓶子啊。”我立刻将水一饮而尽,将瓶子交给她。 她告诉我天气一转暖,她就每天步行十几里到这里等游客,捡拾他们扔下的饮料瓶去换些钱,攒作学费用。我问她,如果没有游客怎么办,她笑笑:“我再走回家。”我很难想象一个年龄还是上小学2年级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步行几十里路,努力地挣钱,圆自己上学的梦想。我失去了看大佛的兴致,匆匆下山,到车里取出钱包,把包里的钱都交给这个可能我永远都再也见不到的小姑娘。我只希望她能顺利地上学,完成学业,追逐着在大山里显得奢侈理想;或许能有机会走出大山,到有大江大河,有大海的地方,永远不用为水发愁。

211214233041_西海固4.jpg

(在一片黄色的山坳里,突兀地出现了一巨大的须弥佛像,希望他能护佑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贫瘠的田地总会有希望的花朵开放, 在我们一路经过的村镇,村里镇上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无一例外。这里的人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对知识和未来失望,他们希望下一代能比上辈过上活更好日子,但因为贫困,当地依然重男轻女,失学的多为女孩子。    

      西海固,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却那么名不符实。除了贫瘠的黄土地,上天一点都不眷顾那里的人们,没有给他们青山绿水,可他们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如此生活着。西海固黄土高原的风景和在那生活的人们,迄今犹在我的脑海里时时闪现,和他们相比,我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直到今天,每当我的外国朋友夸奖中国大城市的繁华,当发了财的朋友显摆自己的财富时,我都忍不住会告诉他们宁夏的西海固,建议他们到那里一游,一来看看中国真正不发达的地方,二来,或许能给自己多的没地方放的金子找个适合的地方。当然,他们只是礼貌地点点头,旋即就重新沉醉在灯红酒绿人间天堂了。 

June

(图片来自网络)

附:这是一篇写于2001年的旧文,现在西海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致敬所有为改变西海固为之奋斗的人们!致敬所有为扶贫做出努力的人们!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     
Avatar
人挪活,这种不适合居住的地方浪费生命,对自己后代不负责,老人太坏了 - 不肯搬走   2年前
   0    0
Avatar
依然很不发达,特别是人们的观念。十年前参与央视教育频道《关注 - 游客   2年前
依然很不发达,特别是人们的观念。十年前参与央视教育频道《关注西海固》,资助过高中生,但最终出来的孩子又回去了。除宗教,习俗外,主要还是思想的落后,还需要很多年!城乡差别真的很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