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华裔摄影师历18年 记录混血华裔外貌如何改变的

Wed May 30 2018 11:04:37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图片

图片

华裔混血摄影师陈小龙历时近18年,拍照片记录混血华裔外貌改变。图为Kip Fulbeck的作品。(Kip Fulbeck提供)

华裔混血摄影师陈小龙(Kip Fulbeck)历时近18年的“混血亚裔计画(Hapa project),即日起至10月28日在日美国家博物馆(Japanese American National Museum)展出,部分项目志愿者观展后热泪盈眶。陈小龙表示,参与拍摄的混血亚裔超过1200人,十多年后还能找到 其中的70%很不容易。

2001年起,陈小龙执著于拍摄混血亚裔,并请他们写下“你是什么(what are you)?”的回答。2006年,陈小龙在拍摄约1200名混血亚裔后,于日美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将展览命名为“部分亚裔,100%混血(Part Asian, 100% Hapa)”。近日在同一场馆举行的“混血亚裔计画”是2006年展览的后续;旨在反应十余年后,这些混血亚裔从容貌到心态的改变。

图片
 

华裔混血摄影师陈小龙历时近18年,拍照片记录混血华裔外貌改变。图为Kip Fulbeck的作品。(Kip Fulbeck提供)

混血亚裔计画志愿者在拍摄照片时,不化妆、不佩戴任何饰物,肩部以上完全赤裸。陈小龙表示,未经修饰,可以忠实记录外貌特点。通过对比前后“你是什么”的回答,则可以大致明白志愿者心态的改变。例如,有志愿者从前写下“我是一个人(I’m a person)”;十多年后,她写的是“长大后,我想不出比‘我是一个人’更好的回答”。

陈小龙现任圣塔芭芭拉加大(UCSB)艺术学院教授,除了繁忙的课业,他平均每天需要为混血亚裔计画花费五到六小时。陈小龙希望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征集混血亚裔志愿者。他表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成长环境,外貌与心态必定受影响。例如混血亚裔在加州很常见,而中部地区相对少有;后者对自身“独特性”的感受,往往比前者更强。


图片
 
华裔混血摄影师陈小龙历时近18年,拍照片记录混血华裔外貌改变。图为Kip Fulbeck的作品。(Kip Fulbeck提供)

 

混血亚裔计画展出的志愿者照片,距他们首次参与计画,已经过去约15年。陈小龙表示,15年前,部分志愿者留下的电话号码,已成为空号或转为他人使用。通过社交软件、社团等线索,好不容易与志愿者再次取得联系,陈小龙又面临第二道难题。部分志愿者首次参加计画时,年仅五、六岁、且由父母协助报名,他们对计画没有印象。陈小龙表示,好在许多混血亚裔在听完他对计画意义的阐述,都愿意再次参与且积极配合。

参与计画的混血日裔志愿者最多,混血华裔其次;女性远多于男性,比例三比一。陈小龙认为,日裔对混血议题关注更多,亚裔混血女性则比男性更喜欢展现自己。

 

图片

华裔混血摄影师陈小龙(右)介绍“混血亚裔计画”照片。(记者陈开/摄影)

图片

华裔混血摄影师陈小龙(右一)向民众介绍“混血亚裔计画”。(记者陈开/摄影)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