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一个不很熟的朋友 一下子借给她四万加元

Sat Oct 14 2017 15:10:06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付出终有回报,肖楠的故事

肖楠,2004年移民加拿大。因为出国时和亲友借了些钱,所以移民登陆后打工赚钱便成了当务之急,最初那两年她一直都是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学语言,学技术。2006年肖楠买了第一个便利店,6年后租约到期,她被居心叵测的白人房东扫地出门,6万加元买的店不能继续经营也无法转让只能关门。在关了第一个店的同时肖楠接手了第二个便利店一直做到今天。第二个店生意很好,环境不错,价钱也便宜,如果现在出手的话增值部分远远不止6万加元,肖楠心理平衡了许多。有句话说的好:上帝关上一道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图片

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在魁北克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年以前,大型超市开得晚关得早,周日不营业,早七点到晚十一点天天营业的便利店为市井百姓提供了方便,近些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大型超市营业时间早已和便利店相差无几,加上新的超市、加油站不断涌现,传统便利店的生意大不如前,一些规模小的便利店甚至关门倒闭。

要不是近十几年中国人大规模接手便利店生意,降低成本,辛苦劳作,精心打理,便利店行业的整体前景还真不好说。难怪主流媒体《蒙特利尔日报》前些日子以几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国人在魁北克经营便利店的状况,并用醒目的标题称赞是《中国人拯救了便利店》(文章标题大意是这样,记不清了)。

魁北克的华人圈里有个说法,说便利店是新移民的黄埔军校,因为很多生意成功的人士都有过经营便利店的经历。我认识的很多做酒吧,开旅馆,从事房地产生意的老板们都是早期开店有了一定的积蓄后转行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地一直在做便利店,而且一做就是很多年,肖楠便是其中一个。

出国前肖楠在东北某郊县政府财政系统工作,工资不高,肖楠的老公在一家工厂做质检员,因为企业效益不好收入自然很差。肖楠说自己没上过大学,能以技术移民的身份来加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其实肖楠夫妇俩都是函授大学毕业,没上过大学一说是指没上过所谓的“正规”大学。好在肖楠在美国的哥哥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大学就是大学没有所谓正规不正规,他上网查资料按加拿大技术移民的要求为妹妹打分,得出结论妹妹的条件符合加拿大技术移民要求,于是肖楠就递了申请,结果还真就通过了。

肖楠出国时没什么积蓄,出国的钱也大都是跟亲友借的,为了尽快还钱,肖楠落地蒙特利尔后一直是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学语言,学技术。读书期间有朋友撺掇肖楠和她合伙一起做生意开便利店。从那时候开始肖楠对便利店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来那个朋友打退堂鼓了,开店的事儿却在肖楠的心里生了根。

2006年年底,肖楠东拼西凑拿着6万加元(买店6万,货钱是老店主贷的)跑到离渥太华不远魁省和安省交界的一个小镇买了个带小加油站的便利店。店的规模不大,但生意还不错,左店右居生活也方便,几年下来,肖楠还清了借款,送女儿上了私立中学,还成功地给母亲办理了家庭团聚移民,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个噩梦也悄悄开始了。

肖楠花6万块钱买的只是生意,房产则归一个白人老太太所有,老人家年纪大了,在肖楠接手生意后没多久就张罗着卖房,她曾经开价22万问肖楠想不想买,因为地处小镇,又有油站,麻烦事儿比较多,加上肖楠买店不久手头也不那么宽裕,所以就一口回绝了。后来可能是老太太着急卖了,竟然以14万元的低价卖给了另一个当地人。

顺便说一句,在魁北克买卖生意签协议时通常都会有一个“如果物业出售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之类的条款。老太太要卖房事先征求了肖楠的意见是对的,肖楠不买她有权卖给别人,但降价后,条件变了,老太太还是应该先征求肖楠的意见,肖楠放弃后她才可以继续外卖他人,在这一点上老太太明显违规了。肖楠也是后来才知道老太太贱卖房产的事儿,打官司也来不及了,况且在加拿大打官司一打就是几年,最后胜负谁也说不清,更重要的是肖楠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根本无暇他顾。

这个麻烦的制造者就是新房东。

按说新房东低价买了房产,你收你的房租不就完了,谁成想他心里另有打算。他想等租房合约到期后不再跟肖楠续签,把肖楠赶走,让自己早已成年却还没有工作的大女儿来经营便利店。肖楠买店时跟房东的租约签得也不好,我记得我们大家买生意时通常都是签的5+5那种,就是说租约5年,到期后再续5年,而肖楠签的是5+1,总共只有6年。新房东买房时肖楠已经做了两年多了,还有不到四年的租约,新房东着急,就想赶肖楠走。

没事儿就到店里转转,挑挑毛病或给个白眼,后来他竟然找出漏洞以“租约没注明包括地下室“为由收回“了肖楠对地下室的使用权,把自己女儿的东西搬到了地下室。完整的一个店加上住宅都归租户肖楠使用,唯独地下室成了特区,成了新房东的储藏间。事也凑巧,本来每天关店前肖楠都要去地下室检查一番,现在好了,不用看了,结果没几天地下室的水泵坏了,新房东女儿的家具等物品全部被淹。

租约快到期了,又生变故,新房东两口子不知为了什么原因闹着要离婚,吵闹中又得知大女儿跟本不是自己亲生,新房东气得发疯,当然也就不可能再把店交给前妻的女儿经营了。新房东就又找肖楠商量可不可以暂时不走,再续签1年租约再多经营一年。肖楠说哪有签一年的啊,要续就续五年。

房东不答应。其实那时他已经在张罗着卖房子了,但房子不是说卖就卖的,需要时间,他想再缓一年,试着以卖房送店的优势把房产卖个高价,肖楠当然不答应了,她一边继续做店一边积极寻找下一个生意,没多久就在隔壁小镇找到了另外一个店,在第一个店关门的前三天接手新店,按肖楠的话说“无缝衔接”。遗憾的是买店的6万块钱算是白扔了,店里的设备按跳楼价能处理的也都处理掉了。“偷鸡不成食把米“,新房东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把自己还给坑了。

老外的生活方式只讲消费跟本存不下钱,店没了,没有了房租收入,房子又迟迟没卖出去,贷款及地税等各种费用却照交不误,没几天他就顶不住了。估计新房东的银行信用也不好,买房时他是找老房东个人贷的款,还不上贷款,房东老太太就又把房子收了回去。因为离婚牵涉到财产分割问题,没多久新房东把自己的住房也卖了。后来肖楠碰到从前的客人还说起过那个新房东,说他穷困潦倒只身一人在一个公寓租了个小房子住,离婚再加上财产损失的双重打击,精神状况都不大好了。

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就简单地判定某人是好人或者是坏人,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用在他的身上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肖楠的第二个店离原来的店所在的小镇不远,坐落在居民区内,环境很好,店的生意也不错,也是左店右居的那种,前店主是一对老夫妇,这个店他们做了四十多年,退休卖店,连房子带店要价不到40万。那时肖楠正好面临第一个店的“租约危机“,所以就果断地把它买了下来。我跟肖楠说如果说第一个店她算是背运的话,那么这个店就是对她的补偿,是她的福报。

肖楠说第一个店虽然赔了买店的钱却也使她赚了第一桶金,第二个店虽好也并非一帆风顺。肖楠说她刚接新店没几天就差点吃了官司,原来老店主有两个雇员,肖楠接手后想两口子自己做,不要雇员,就让老店主在卖店前处理好雇员的问题,老店主便以新店主自己做不需要雇员为理由在买卖交接后辞退了雇员。

新手接店通常老店主要提供一周或两周的培训,因为老店主年纪大了他们就付钱给其中一个雇员回到店里负责培训。培训期间肖楠觉得那个雇员不错就改主意把他留了下来。这下问题来了,为什么辞了一个还留另一个?被裁掉的雇员一气之下就把新老店主一并告到了劳工委员会,好在经过调节,老店主又做出了些赔偿事情才算平息下来。

顺便说一下,在加拿大不管多大的生意辞掉一个员工那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裁谁不裁谁有很多说道,所以很多大公司裁人都是一刀切,整个部门地载。如果生意不好老板请不起人了要自己做是可以的,但也要提前告知员工,总之很复杂,不多说了。

员工纠纷的问题解决了,肖楠对新店慢慢地也熟悉了,生意渐入佳境,谁知节外又生枝,让人没想到的是,离肖琳的店只有几百米远的地方又新开张了一家带加油站的便利店。在旁人看来市场经济这是很正常的事儿,可对于肖楠来说就是竞争,就是营业额。

肖楠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愤愤不平,但是别无选择,只有加倍的努力,细心的经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几经努力便利店的营业额不但没有降,反而还稳中有升。目前肖楠一家人生活安逸,大女儿考上了渥太华大学,开店期间二女儿出生,母亲也和他们住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

谈起往事肖楠更多的是感恩,感激一路上帮助过她的朋友,尤其是当初开店借钱给她的朋友们,她一一列举了什么时候哪些人借给她多少钱,其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当时并不是很熟却一下子借给她四万加元的朋友……

她在和我谈到这些朋友所给予她的帮助的时候,眼里闪着泪光。虽然这么多年生活的磨难不少,但是她要感恩的似乎更多。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这是编的故事会呢还是打广告的软文 - 怎么也不像真的故事 [318] (2017-10-15 18:37:02)
          b 娛乐一下 - 不就算了 [368] (2017-10-16 01:01:54)
(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