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加拿大律师:迁徙乃人类天性 我们挡不住难民潮

Fri Dec 29 2017 10:57:04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gettyimages-484383260.jpg

  2017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加拿大的难民申请者超过三万人。在全世界,联合国统计的迁徙人口超过两亿五千万。移民增加和难民涌入的现象在加拿大和欧美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和仇外情绪。但是加拿大律师弗朗索瓦.克雷波(Fran?ois Crépeau)说,除非我们能把所有国境线变成韩朝边境,否则没有人能挡得住难民潮。再怎么严加防范,不过是肥了蛇头。“不管我们是不是乐意,他们终究是要来的。”

  只有死亡能够让他们停下

  克雷波曾经担任联合国的迁徙人口权益调查员,在六年中走访过许多国家的边境地区和难民营。他本周接受CBC主持人Michael Enright采访时,讲到一个他在希腊海港城市帕特雷遇到的阿富汗男孩。这个男孩13岁时,家里人凑了一点盘缠送他上了路。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穿过伊朗和土耳其进入希腊。接下来他要坐船去意大利,但是试了三次都被抓住送回帕特雷。

  克雷波遇到这个男孩时,他已经15岁了,住在桥洞里,每天捡破烂,躲警察,打听消息。他似乎一点也不垂头丧气,一心只想去到目的地,然后找工作,然后寄钱回家。克雷波离开希腊一个多月后,听说他终于到了德国,跟一个表兄在一起,快要开始打工了。

  四分之一的全球迁徙人口是未成年人。克雷波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13岁到18岁之间。在阿富汗这样饱经战乱的国家,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如果失去父兄,就要挑起养家的担子,没有人再把他们当孩子看。

  克雷波说,这些小难民,在我们眼里是罪犯,在他们家人的眼里是英雄,几十年后将会变成家族的传说,如同几百年前飘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的我们自己的祖先一样。

  迁徙是人类天性

  克雷波说,人类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迁徙史。我们在七万年前走出非洲,六万年前进入尚未与其他大陆分离的澳大利亚,四万年前进入冰川退却后的欧洲,两万年前来到北美。

  人类归根到底是一种迁徙动物,从未停止过四方游走。最近几年的迁徙人口听起来高得吓人,但是在全球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比一百年前更高。克雷波认为,对迁徙人口的危机意识是和边界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从19世纪下半叶起,我们开始强调边界和国家主权,发明了护照,认为我们应该把迁徙人口挡在国境线之外。

  但是所有的国境线都有漏洞,民主国家的边境漏洞更多,因为你做不到每十米派一个士兵把守,并命令他们对靠近的人格杀勿论。即使是当年的苏联边境,帮助苏联人越境出国的蛇头也非常活跃。

gettyimages-484084928.jpg

  不光是中国人相信“树挪死,人挪活”

  为躲避战乱、迫害和天灾而离开家乡的人被称为难民。但难民只是迁徙人口的一个类别。还有许多人是为了摆脱贫困或恶劣的生活环境。克雷波把这些因素统称为生存压力。自古以来,人类解决生存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迁徙。他认为,各国政府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德国等国家现在采取把难民遣返回原籍国的做法。但是这些人回到家乡后,少则几周多则数月,又会再次上路。

  从克雷波的话里能听出他的立场。他在谈到迁徙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说,一个在蒙特利尔开便利店的中国移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1点。一个教授为养家去当出租车司机。他们不仅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勇气的榜样,也组成我们的社会的未来。

  据联合国统计,2015年6500多万人因战乱和迫害逃离家园,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二战结束后的难民潮。

  但是因天灾离开家乡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环境学家预测说,“气候难民”将在本世纪中达到10亿人,在本世纪末达到20亿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但是口袋里的钱是有限的 - 做好人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 [290] (2017-12-29 13:02:39)
     a 那把边界巡警啥的都撤了吧,还有正规渠道的移民也不用办理手续了,直接来就行了,律师也 - 可以打开家门迎接难民入住了 [354] (2017-12-29 14:06:27)
(无内容)

     a 迁徙没有问题,到了地盘要守人家法规,自食其力并且 - 为社会做贡献 [239] (2017-12-30 16:29:42)
     a 律师的生意 - 律师是最大受益者 [390] (2017-12-30 22:09:49)